时间: 2025-04-27 20:23: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23:18
《南吕》四块玉_客中九日落
作者: 张可久 〔元代〕
客中九日落帽风,
登高酒,人远天涯碧云秋。
雨荒篱下黄花瘦,
愁又愁,楼上楼,
九月九。
在他乡的九月九日,秋风萧瑟,
我登高举杯,远方的朋友犹如天涯的碧云。
雨打在荒凉的篱笆上,黄花显得瘦弱,
愁绪再添愁,楼上又楼,
又是重阳节了。
重阳节,又称重阳、登高节,源于古代的“二九”之说,象征着长寿。诗中提到的“九月九”正是重阳节的日子,传统习俗包括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寓意长寿和祈求平安。文中提到的“登高”和“黄花”都是重阳节的习俗。
作者介绍:张可久,元代杂剧作家,擅长词作。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情感的寄托。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成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在他乡独自登高的愁苦心情,反映了游子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
《客中九日落》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展现出诗人身在异乡的孤独与相思之情。初看似乎是一幅简单的秋日图景,但细细品味,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沉郁情感让人感受到深切的思念。开篇“客中九日落帽风”以生动的描写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接着“登高酒,人远天涯碧云秋”,不仅描绘了重阳节的习俗,更进一步揭示出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在接下来的描写中,“雨荒篱下黄花瘦”,通过黄花的萎缩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仿佛在传达出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最后的“愁又愁,楼上楼,九月九”则是情感的高潮,反复的“愁”字加重了诗人的内心挣扎与忧伤,表现出他在重阳佳节时的深深无奈与孤独。整首词语言简练却情感丰沛,构建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重阳节的孤独与思念,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游子在异乡的愁苦,表达了对故乡和亲友的深深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九月九”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春节
诗中提到的“黄花”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生命的脆弱
C. 快乐
诗人身处何地?
A. 故乡
B. 他乡
C. 朋友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张可久的《客中九日落》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比较,两者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但张可久更侧重于孤独的情感,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浓厚的乡情。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运用上各有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