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4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44:27
《天净沙·书所见窥帘》
作者:张可久
书所见窥帘口语喧阗,
避人体态婵娟,
门外金铃吠犬。
谁家宅院?
杏花墙以秋千。
松阳道中松阳道上敲吟,
柳阴树下披襟,
独鹤归来夜深。
梦回仙枕,
清溪道土相寻。
在帘子后偷看书本,耳边人声喧闹。
我躲开人群,体态如花似玉。
门外金铃声中,狗在吠叫。
这是哪家的宅院呢?
墙边杏花盛开,秋千荡漾。
在松阳路上,吟唱声此起彼伏,
柳树阴下,我披着衣襟,
独自一只鹤,夜深时归来。
梦中回到那仙境的枕边,
在清溪小路上,我追寻着土壤的气息。
诗中提及的“独鹤”往往象征着清高与孤独,表达诗人追求自由与宁静的心境。此外,“仙枕”与“清溪”都蕴含着理想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人文环境的向往。
张可久,元代杂剧作家及诗人,生于元代晚期,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和自然景象,风格清新脱俗。
《天净沙·书所见窥帘》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借助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反映出个体对内心宁静的渴望与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写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表达了诗人对宁静与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一句“书所见窥帘口语喧阗”,将读书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内心的挣扎与逃避。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婵娟”的体态,隐喻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在描绘宅院时,“杏花墙以秋千”的画面不仅传达了生机与活力,也引发诗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最后两句“梦回仙枕,清溪道土相寻”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回归自然的渴望,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与追求。整首诗恍如一幅流动的水墨画,既有生活的细致描写,又蕴含着哲理的深邃思考。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中“金铃吠犬”指的是:
A. 门外的铃声
B. 狗在叫
C. 两者都有
D. 以上皆非
“独鹤归来夜深”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害怕
B. 孤独与清雅
C. 喜悦
D. 忧伤
“梦回仙枕”的意象象征什么?
A. 梦境
B. 理想生活
C. 现实
D. 以上皆是
答案:
以上内容为《天净沙·书所见窥帘》的详细分析和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