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8:05: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8:05:51
周祀圜丘歌 皇夏
作者: 庾信 〔南北朝〕
玉帛礼毕。神人事分。
严承乃睠。瞻仰回云。
辇路千门。王城九轨。
式道移候。司方回指。
得一惟清。于万斯宁。
受兹景命。于天告成。
这首诗描绘了周代祭祀圜丘的场景。祭礼结束后,神明和人间的事务已经分开。祭祀的仪式庄严肃穆,仰望天空如同回旋的云彩。皇帝乘坐的车辇穿过千家万户,王城的九条道路交错纵横。仪式的流程和时间都经过精心安排,负责指挥的官员指明方向。只有清明的统治才能带来万民的安宁。接受了这样的命令,向上天报告成就。
庾信(约513年-581年),字子山,号元晦,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出生于南朝宋,后为齐、梁、陈三朝所用。他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诗歌创作而闻名,作品多涉及历史、政治、哲理,风格雄浑、气势磅礴。
《周祀圜丘歌》是对周代圜丘祭祀的歌颂,反映了当时对周代礼仪的追慕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庾信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国家动荡,诗中展现了他对清明政治的渴望和对古代礼制的敬仰。
这首诗以其简练而富有韵律的语言描绘了周代祭祀的庄严场景,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神明的敬畏和对礼仪的重视。开头的“玉帛礼毕”,一语即道出祭祀的正式性和神圣性。接下来的“神人事分”,强调了人间与神灵之间的界限,暗示着祭祀的重要性。
诗中“严承乃睠”二句,表现了对神明指示的恭敬和虔诚。“辇路千门,王城九轨”则描绘了皇帝的威仪,显示出古代王权的宏伟与庄重。整首诗在叙述中渗透着对理想社会的渴望,最后以“于万斯宁”收尾,强调了良治的必然结果是天下安宁,展示了诗人的政治理想。
整体来看,诗句间的对仗工整、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庾信的文学才华与对政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强调了古代礼仪与政治的密切关系,表现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以及对周代明君治国理政的钦佩。通过描绘祭祀场景,表达了对天下安宁的期许,体现了诗人崇高的政治责任感。
诗中“玉帛”指的是什么?
A. 食物
B. 礼品
C. 武器
“辇路千门”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城市的繁华
B. 皇帝的威严
C. 人民的富裕
诗中体现了对什么样政治的向往?
A. 暴政
B. 清明政治
C. 忽略政治
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更深入理解不同诗人的风格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