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0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04:48
魏阙有浮云,荫兹白日暮。
返景下铜台,歌声发纨素。
流辉如有情,千载照长路。
漳河不西还,百川尽东赴。
时哉不可失,谠言思所悟。
雨后望西陵,蔓草萦古墓。
安得为飘风,永吹莲枝树。
在魏阙之上飘浮着云彩,遮蔽了白日的余晖。
夕阳的余晖洒落在铜制的台上,歌声轻声传出如同绸缎般柔和。
流动的光辉似乎有情感,千百年来照耀着这漫长的道路。
漳河不再向西流去,所有的河流都向东奔赴。
时光啊,不可错过,真理的言辞值得细细体悟。
雨后眺望西陵,长满蔓草的古墓在眼前萦绕。
我如何能化作那飘风,永远吹拂着莲花和树木呢?
作者介绍: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清代著名词人,生于满族显赫的家庭,自幼聪慧,才华横溢。他的词风清丽婉约,常以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为题材,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时间的思考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渴望,展示出诗人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
《拟古 其七》是一首充满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在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开头的“魏阙有浮云,荫兹白日暮”描绘了一个静谧的黄昏场景,云彩的飘浮和日暮的交替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随后的“返景下铜台,歌声发纨素”,则通过夕阳的余辉和悠扬的歌声,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动人的氛围。
诗中提到“流辉如有情,千载照长路”,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人类历史的反思。时间如光辉般流逝,却始终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接着,诗人以“漳河不西还,百川尽东赴”来表现生命的无常与流动,暗示着人们应当珍惜时光,抓住难得的机遇。
最后,诗人以“安得为飘风,永吹莲枝树”结束,表达了对自由与永恒的渴望,渴望能如轻风般自由自在,永远守护着那些美好的事物。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意义的探讨,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盼,以及对自由和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魏阙”象征着什么?
A. 文化的繁荣
B. 政治的权力
C. 自然的壮丽
D. 个人的情感
“安得为飘风,永吹莲枝树”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A. 对历史的追忆
B. 对自由的向往
C. 对时间的感慨
D. 对生命的珍惜
诗中“流辉如有情”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