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04: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04:13
喜雨二解
须知造化自心生,
风雨云雷特践形。
人在两閒元有事,
天於万类岂无情。
焦枯蒙润物苏醒,
昏闷得凉身泰平。
昨夜桃笙时便背,
定应收捲向金茎。
要知道,万物的变化都是由内心所生,
风雨雷电的现象都是自然的表现。
人在生存的两种境界中都有自己的事情,
上天对万物又怎能没有情感呢?
焦干的土地在雨水的滋润下复苏,
沉闷的身体感受到凉爽而心情舒畅。
昨夜的桃花笙歌已经远去,
应该会将它们收拢到金色的茎上。
诗中提到的“风雨云雷”是自然现象,常用于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自然的无情与诗人内心的细腻感受。
吴潜(约1050-1120年),字子晋,号秋浦,生于南宋时期,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追求心灵与自然的融合。
该诗写于一个雨后的时节,诗人在感受雨水滋润大地的同时,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反映了南宋时期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与依赖。
《喜雨二解》是一首表现自然与人情关系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风雨雷电、焦枯与润泽,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情感的直接影响。诗的开头两句,“须知造化自心生,风雨云雷特践形”,强调了内心的变化与外在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诗人在这里传达出一种哲理:自然的变化既是外在的,也是内心的感受。
接下来的句子“人在两閒元有事,天於万类岂无情”,则进一步探讨了人类在自然中的角色与情感,说明人类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的,天道也有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更具生命力,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状态。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焦枯蒙润物苏醒,昏闷得凉身泰平”,展现了雨水带来的生机和凉爽,描绘出雨后万物复苏的生动景象,令人感到舒畅与宁静。最后,提到“昨夜桃笙时便背”,暗示了人们在自然景象中的欢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结合个人情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精髓。
整首诗主旨在于表达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自然变迁对内心情感的影响。诗中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重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关于诗中“须知造化自心生”的意思,以下哪一选项最为准确?
A. 万物的变化只与外界有关
B. 万物的变化源于内心的感知
C. 心灵没有任何影响
诗中提到的“焦枯蒙润”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寂寞与孤独
B. 生命的重生与希望
C. 对过去的怀念
“人在两閒元有事”中的“两閒”指的是什么?
A. 两种天气
B. 两种境界
C. 两种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