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喜雨二解》

时间: 2025-05-09 02:04:13

诗句

须知造化自心生,风雨云雷特践形。

人在两閒元有事,天於万类岂无情。

焦枯蒙润物苏醒,昏闷得凉身泰平。

昨夜桃笙时便背,定应收捲向金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04:13

原文展示:

喜雨二解
须知造化自心生,
风雨云雷特践形。
人在两閒元有事,
天於万类岂无情。
焦枯蒙润物苏醒,
昏闷得凉身泰平。
昨夜桃笙时便背,
定应收捲向金茎。

白话文翻译:

要知道,万物的变化都是由内心所生,
风雨雷电的现象都是自然的表现。
人在生存的两种境界中都有自己的事情,
上天对万物又怎能没有情感呢?
焦干的土地在雨水的滋润下复苏,
沉闷的身体感受到凉爽而心情舒畅。
昨夜的桃花笙歌已经远去,
应该会将它们收拢到金色的茎上。

注释:

  • 造化:指自然的变化和创造。
  • 践形:表现出来的形状或现象。
  • 两閒:指两种境界或状态。
  • 万类:指各种事物。
  • 蒙润:蒙受雨露的滋润。
  • 桃笙:一种乐器,暗示欢乐的场景。
  • 金茎:指桃花的茎,象征美好的事物。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风雨云雷”是自然现象,常用于表达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自然的无情与诗人内心的细腻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约1050-1120年),字子晋,号秋浦,生于南宋时期,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追求心灵与自然的融合。

创作背景:

该诗写于一个雨后的时节,诗人在感受雨水滋润大地的同时,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反映了南宋时期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与依赖。

诗歌鉴赏:

《喜雨二解》是一首表现自然与人情关系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风雨雷电、焦枯与润泽,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人类情感的直接影响。诗的开头两句,“须知造化自心生,风雨云雷特践形”,强调了内心的变化与外在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诗人在这里传达出一种哲理:自然的变化既是外在的,也是内心的感受。

接下来的句子“人在两閒元有事,天於万类岂无情”,则进一步探讨了人类在自然中的角色与情感,说明人类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的,天道也有情感。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更具生命力,展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状态。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焦枯蒙润物苏醒,昏闷得凉身泰平”,展现了雨水带来的生机和凉爽,描绘出雨后万物复苏的生动景象,令人感到舒畅与宁静。最后,提到“昨夜桃笙时便背”,暗示了人们在自然景象中的欢愉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为背景,结合个人情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展示了宋代诗歌的精髓。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须知造化自心生:强调万物的变化源于内心的感受与认知。
  2. 风雨云雷特践形:自然现象是内心感受的外在表现。
  3. 人在两閒元有事:人在不同的境界中都有各自的事务。
  4. 天於万类岂无情:自然界对万物有情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5. 焦枯蒙润物苏醒:干燥的土地在雨水的滋润下复苏,象征生命的重生。
  6. 昏闷得凉身泰平:雨水带来的凉爽使人感到舒适与宁静。
  7. 昨夜桃笙时便背:回忆欢乐的时光,暗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8. 定应收捲向金茎:应当将美好事物收拢,这里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比作内心感受,强化二者的联系。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其与人类产生共鸣。
  • 对仗:如“焦枯蒙润”和“昏闷得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旨在于表达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自然变迁对内心情感的影响。诗中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重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尊重。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变化与生命的滋润。
  • 云雷:代表自然力量,暗示不可预测性。
  • 焦枯:象征困境与压抑。
  • 桃笙:代表欢乐与美好回忆。
  • 金茎:象征希望与未来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关于诗中“须知造化自心生”的意思,以下哪一选项最为准确?
    A. 万物的变化只与外界有关
    B. 万物的变化源于内心的感知
    C. 心灵没有任何影响

  2. 诗中提到的“焦枯蒙润”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寂寞与孤独
    B. 生命的重生与希望
    C. 对过去的怀念

  3. “人在两閒元有事”中的“两閒”指的是什么?
    A. 两种天气
    B. 两种境界
    C. 两种植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诗词对比:

  • 《春夜喜雨》与《喜雨二解》都围绕雨水展开,前者着重描绘春雨带来的生机,后者则探讨雨水对内心情感的影响。两者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喜雨二解 其二 朝中措·夜来梦绕宛溪干 望江南 水调歌头 浪淘沙(戊午中秋和刘自昭) 喜雪二首 小至三诗呈景回制干并简同官 满江红 其八 洞仙歌 其二 三用韵 满江红 其二 再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乛字旁的字 目空一切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横祸非灾 飠字旁的字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逐客令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檀公肉 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从容无为 凵字底的字 窥闪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楞头呆脑 虫字旁的字 包含蝉的词语有哪些 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咄欪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