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句 其十二》

时间: 2025-05-07 09:48:03

诗句

天寒络纬悲向壁,秋高风露声入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8:03

原文展示:

天寒络纬悲向壁,秋高风露声入怀。

白话文翻译:

天寒地冻,蚊虫的鸣叫声让人感到悲伤,秋天的高空,清风和露水的声音沁入心间。

注释:

  • 络纬:一种夜间鸣叫的昆虫,常引发悲愁的情绪。
  • 悲向壁:意指面对墙壁,感到悲伤。
  • 秋高风露:秋天的天空澄澈高远,伴随清风和露水。
  • 声入怀:声音传入心怀,表明内心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逋(967年-1028年),字季仲,号静庵,浙江人,宋代著名诗人和隐士。他以清丽脱俗的诗风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著称,主张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隐逸的背景下。林逋在诗中通过描绘秋天的凄美景象,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深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秋天的肃杀与内心的孤寂。开篇“天寒络纬悲向壁”,用寒冷的天气和络纬虫的鸣叫,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悲伤。此时,壁面成为了诗人情感的寄托,隐喻着他对外界的隔绝和对孤独的深切感受。接着“秋高风露声入怀”,则通过描写秋天高远的天空与清新的风露,展现出秋的美,同时也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在此时感受到秋风带来的凉意,既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又不免感到人生的无常与孤独。整首诗通过对比,既表现了外界的寒冷与孤寂,也反映了内心的感受,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寒络纬悲向壁:描绘寒冷的天气和络纬虫的悲鸣,恰好突出了诗人深沉的孤独感。
  2. 秋高风露声入怀:通过秋高气爽的自然景象,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声音如同秋风般轻柔,直达心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络纬虫的鸣叫与悲伤相联系,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让秋风和露水与诗人的内心产生共鸣。
  • 对仗:诗中“寒”与“高”、“悲”与“声”的对比,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孤独与无常的思考,揭示了自然与人心之间的微妙联系。诗人用秋天的景色反映了自己的情感状态,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与凄凉。
  • 络纬:象征生命的脆弱与悲伤。
  • 秋高:象征成熟与思考。
  • 风露:象征清新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络纬”指的是哪种生物?

    • A. 蝉
    • B. 蚊子
    • C. 昆虫(正确答案)
    • D. 蜻蜓
  2. 诗人通过什么自然现象表达内心的孤独?

    • A. 春雨
    • B. 秋风露水(正确答案)
    • C. 夏日阳光
    • D. 冬雪
  3. “悲向壁”中的“壁”可以理解为?

    • A. 墙壁(正确答案)
    • B. 自然
    • C. 心灵
    • D. 朋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林逋诗集》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的作品,表现了秋天的情感与思考。
  • 《夜泊牛津》:李白的诗,展现了夜晚的情感与孤独。

诗词对比:

  • 林逋与杜甫的秋诗:两位诗人都善于用秋天的景象表达个人情感,但林逋更多表现孤独与内心的宁静,而杜甫则常常夹杂社会忧虑和沉重的历史感。

相关查询

书事 有感三首 无诸策题问颜亡绝好轲没无传 和熊叔雅四咏·屏山夜雪 弃竹夫人 径山寄生子作道服三首 悠然堂和致明绝句 同原仲成元致和入开善 和熊叔雅四咏·石峰春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色字旁的字 下罪 核糖核酸 见字旁的字 年近岁逼 正结尾的成语 笃新怠旧 咫尺颜 韭字旁的字 包含中的词语有哪些 迷空 高名上姓 油然而生 衣字旁的字 采字旁的字 憍矜 心口不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