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2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8:20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与大儿议秋凉
暑气朝来扫地空,南风毕竟让西风。
秋生楚尾吴头外,凉杀天涯地角中。
万叠山连千涧水,双行缠伴一郫筒。
初程道是穷忙著,且宿东山东复东。
六月二十四日,我刚从病中恢复,听见雨声,听到了黄莺的鸣叫,和大儿子谈论秋天的凉意。
早晨的暑气一扫而光,南风终于让位给了西风。
秋天在楚地的尽头和吴地的外面悄然降临,凉意已经笼罩了天涯海角。
万重山脉连绵起伏,千条溪水奔流不息,两行人在缠绵的景致中行走。
最初的旅程似乎是忙忙碌碌的,暂时在东山上宿营,再向东走去。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细腻的描写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民间生活。他的作品常常彰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创作于杨万里生病后,正值夏季即将过去,秋季即将来临的时节。诗人在病中醒来,听到雨声和鸟鸣,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随即与儿子讨论秋天的到来,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与大儿议秋凉》是一首描写夏末秋初自然景象的诗作。诗人在生病之后,感受到天气的变化,借助雨声和黄莺的鸣叫,唤起了对秋天的期待。诗中展现了自然的清新与生命的蓬勃,令人感受到一种舒畅和愉悦的情绪。
第一联通过描写夏季的炎热和秋季的到来,展现了季节的更替,给人一种清爽的感受。第二联则通过“楚尾吴头”的地域描写,表达了秋天的普遍性和无处不在的凉意。第三联以“万叠山连千涧水”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一句则表达了旅途中对生活的沉思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充分体现了杨万里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充满了诗意和哲理,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夏秋交替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季节变化是从哪个季节转向哪个季节?
诗人听到了什么声音,感受到秋天的到来?
诗中“楚尾吴头”指代的是哪个地理位置?
比较杨万里的这首诗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杨万里更注重季节的变化与生活的感悟,而李白则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与酒意,展示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前者更为清新自然,后者则更显豪放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