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6: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6:30
如许头颅两鬓斑,
移文应亦汗尘颜。
一春花柳江边尽,
三面风涛郭外环。
借箸更休谈击贼,
读书何待乞还山。
旅窗岑寂终朝坐,
已是身居吏隐间。
这许多白发的头颅,鬓角已经斑白,
写下这篇文章也应该是满脸汗水和尘埃。
春天的一切花柳在江边都已凋零,
三面都是风涛,环绕在城郭之外。
借用筷子时不再谈论打贼的事,
读书又何必去乞求归隐山林。
在旅馆的窗前,终日寂静地坐着,
我已然身处官场的隐士之中。
本诗中并没有直接的典故,但通过对“借箸”和“乞还山”的描写,隐含了唐代隐士文化的背景,强调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褚维垲,清代诗人,字仲明,号石缘,生于明末,死于清初。他的诗作多表现对时局的思考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对政治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如许》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对年岁、环境和个人处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通过“如许头颅两鬓斑”一句,直接引入了诗人的年纪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生动地刻画出一种无奈而又深沉的情感。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春天花柳的逝去,借以映衬自己的无奈,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借箸更休谈击贼”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态度,似乎对那些世俗的纷争已不再关心,反而更愿意沉浸在书卷之中。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旅窗岑寂终朝坐”,表达了对独处和静心思考的渴望,暗示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融合了哲理与自然,展现出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如许头颅两鬓斑”主要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年轻时光的怀念
B. 诗人的年纪已高
C. 诗人的外貌特征
D. 诗人的头发颜色
“借箸更休谈击贼”中的“借箸”隐喻什么?
A. 日常生活的琐事
B. 饮食习惯
C. 朋友间的交往
D. 战争的谈论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对世事的关注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官场的热爱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解析与学习,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如许》这首诗的深刻寓意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