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21: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1:14
秋夜
徙倚霜天晚,清吟到夜分。
高楼先得月,寒水欲生云。
木叶当阶落,砧声隔院闻。
秋空风正急,飞雁不成群。
在霜天的傍晚,我倚靠着栏杆,吟唱着清幽的诗篇,直到夜深人静。高楼先迎来明月,寒冷的水面上似乎要生出云雾。树叶在台阶上纷纷落下,隔院传来敲打砧板的声音。秋空中风声急促,飞来的大雁却没有成群而飞。
作者介绍:王作肃(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诗风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夜,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反映了清代文人特有的闲适与思考。
《秋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傍晚的宁静与孤寂,诗人用“霜天晚”的意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寒冷而清澈的氛围。随着清吟的进行,逐渐引入高楼和明月,形成了空间的层次感。诗中的“寒水欲生云”则引发了读者对秋夜深邃的沉思,水面上即将凝结的云气宛如即将到来的思绪,令人倍感遐想。
“木叶当阶落,砧声隔院闻”两句,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生活的气息,树叶的纷落与砧声的清脆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最后一句“秋空风正急,飞雁不成群”,则将孤独感推向顶点,飞不成群的雁鸣响彻秋空,带给人一种惆怅的美感,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思索的感受,反映了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生态度的沉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寒水欲生云”表达了什么意象?
诗中“飞雁不成群”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