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秋夜》

时间: 2025-05-04 00:21:14

诗句

徙倚霜天晚,清吟到夜分。

高楼先得月,寒水欲生云。

木叶当阶落,砧声隔院闻。

秋空风正急,飞雁不成群。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1:14

原文展示:

秋夜
徙倚霜天晚,清吟到夜分。
高楼先得月,寒水欲生云。
木叶当阶落,砧声隔院闻。
秋空风正急,飞雁不成群。

白话文翻译:

在霜天的傍晚,我倚靠着栏杆,吟唱着清幽的诗篇,直到夜深人静。高楼先迎来明月,寒冷的水面上似乎要生出云雾。树叶在台阶上纷纷落下,隔院传来敲打砧板的声音。秋空中风声急促,飞来的大雁却没有成群而飞。

注释:

  • 霜天:霜降的天,指秋冬季节的天气。
  • 清吟:清幽的吟唱,指吟诵诗歌。
  • 高楼:指较高的建筑物,象征着能见到月亮的地方。
  • 寒水:清冷的水面。
  • 木叶当阶落:树叶落在台阶上。
  • 砧声:砧板声,指敲打砧板的声音,通常与制作食物有关。
  • 飞雁不成群:指飞来的雁群未能聚集,象征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作肃(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诗风清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夜,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和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反映了清代文人特有的闲适与思考。

诗歌鉴赏:

《秋夜》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傍晚的宁静与孤寂,诗人用“霜天晚”的意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寒冷而清澈的氛围。随着清吟的进行,逐渐引入高楼和明月,形成了空间的层次感。诗中的“寒水欲生云”则引发了读者对秋夜深邃的沉思,水面上即将凝结的云气宛如即将到来的思绪,令人倍感遐想。

“木叶当阶落,砧声隔院闻”两句,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生活的气息,树叶的纷落与砧声的清脆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也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最后一句“秋空风正急,飞雁不成群”,则将孤独感推向顶点,飞不成群的雁鸣响彻秋空,带给人一种惆怅的美感,似乎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徙倚霜天晚:在霜降的傍晚,我倚靠着栏杆。
  2. 清吟到夜分:吟唱着清幽的诗篇,直到夜深人静。
  3. 高楼先得月:高楼首先迎来了明月。
  4. 寒水欲生云:寒冷的水面上似乎要生出云雾。
  5. 木叶当阶落:树叶纷纷落在台阶上。
  6. 砧声隔院闻:隔院传来了敲打砧板的声音。
  7. 秋空风正急:秋空中风声急促。
  8. 飞雁不成群:飞来的大雁却没有成群而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吟与自然的夜晚结合,表现诗人情感的渗透。
  • 拟人:寒水“欲生云”,赋予自然景象以情感。
  • 对仗:前四句与后四句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思索的感受,反映了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生态度的沉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天:象征着清冷的自然环境。
  • 明月:代表着宁静与思考的光辉。
  • 树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 飞雁:象征着孤独与离别,渴望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水欲生云”表达了什么意象?

    • A. 生活的忙碌
    • B. 诗人的思绪
    • C. 自然的美丽
    • D. 孤独的感受
  2. 诗中“飞雁不成群”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满足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王作肃的《秋夜》与李白的《静夜思》均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思考,但《秋夜》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反映了诗人的孤独感,而《静夜思》则更多地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清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玉漏迟 丙辰中秋,和梦窗瓜泾作 玉漏迟 晓行由明月场至康家渡,用钓月韵 玉漏迟·冬深旅寄江壖,排闷自遣 玉漏迟 简旭初 玉漏迟 正月十三夜 玉漏迟 忆鸥小艇玩月 玉漏迟 玉漏迟 和元好问韵 玉漏迟 中秋出都,夜过芦沟 玉漏迟 重示已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丨字旁的字 少头缺尾 一掴一掌血 接驳 鳥字旁的字 革字旁的字 私宰 聿字旁的字 片甲不回 燕雀处堂 满结尾的成语 黍字旁的字 昏眊重膇 跳越 四戚 一世两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