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2:19
松风一榻响潇潇。
倚天涯霜鬓愁雕。
夜雨宿青原,可怜瘦尽琴腰。
伤心事莫话南朝。
江山付,秋壑红羊劫换,白雁声高。
念君恩重处,难把壮怀销。
寥寥。
余音寄徽外,天水碧落日寒潮。
回首望中原,烽火万井萧条。
旧君弦谁续鸾胶。
断魂招,惟有桐心不死,桐尾先焦。
剩凄凉玉带,残墨泪痕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友的怀念和对往昔岁月的感慨。松风轻轻响起,仿佛在诉说着孤独的心情;在遥远的天涯,白发苍苍的我满怀忧愁。夜雨在青原上静静地落下,琴弦已因愁苦而变得瘦弱可怜。那些伤心的往事,不要再提起南朝的故事。江山已然变幻,秋谷里的羊群已然被劫掠,天边白雁的鸣叫声如同我的孤独。想念你恩重如山的地方,却难以消释我心中的壮志豪情。回首望向中原,烽火连天,满目萧条。昔日的友人,谁来继续那古老的琴弦?断魂之际,唯有桐木的心肠不死,而桐尾却已先焦。只剩下那凄凉的玉带,和飘落的墨泪痕迹。
蒋敦复(约1640—约1710),字子玉,号秋山,清代诗人,曾任职地方官。他的诗风沉郁,常表现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感慨。
《高山流水》写于清代,是蒋敦复在经历人生风雨后,对友人、过往以及人生哲理的深思。诗中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怀念。
《高山流水》是一首充满哀愁的诗作,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开篇的“松风一榻响潇潇”便点出了诗人的孤独与伤感,仿佛在与大自然对话。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倚天涯霜鬓愁雕”的形象,展现出年华已逝,愁苦满怀。
诗中以“夜雨宿青原”来渲染氛围,雨夜的静谧与内心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紧接着,诗人以“伤心事莫话南朝”表明了对往事的无奈与无法释怀,表现出对历史变迁和个人遭遇的感慨。
“江山付,秋壑红羊劫换,白雁声高”一句,暗示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白雁的叫声更是加深了孤独感。后半部分以“回首望中原,烽火万井萧条”描绘了历史的沉痛,诗人感叹昔日的繁华已变为萧条,心中充满了无奈与愁苦。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历史命运的反思,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友人的怀念、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表达。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孤独与无奈,令人感受到深沉的历史感与人生哲理。
诗中提到的“松风”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宁静
B. 诗人的孤独
C. 友人的思念
D. 国家命运
“倚天涯霜鬓愁雕”中的“霜鬓”指的是什么?
A. 年轻
B. 白发
C. 忧愁
D. 孤独
诗人对“南朝”有什么态度?
A. 赞美
B. 怀念
C. 无奈
D. 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