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7: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7:52
乌生八九子
树上乌,一生八九子,相呼哑哑聒人耳。
何不学衔泥燕,和鸣集桃李。
又不学鹰与隼,奋翅高飞碧云里。
胡为巢此庭树间,啄腐吞腥饕吻觜。
少年挟弹如流星,祸机潜发不见形。
翅翎槯析身首磔,蝼蚁伤残谁女惜。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乌鸦和它的幼雏,乌鸦在树上发出叫声,聒噪得让人难以忍受。诗人感叹这些乌鸦为什么不学习燕子衔泥筑巢,和鸣聚集桃李,或者不学习鹰和隼,展翅高飞于碧空之上。它们为何要在这庭院的树间筑巢,啄食腐肉,贪婪地吞食腥味?而那些年轻人就像流星一样挟着弹药,潜在的祸害看不见形迹。它们的翅膀和羽毛被撕裂,身体被分尸,像蝼蚁一样受伤,谁又会为它们感到心痛呢?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字伯庸,号季高,元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政治家、军事家。刘基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著称,常常以自然为题材,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元代末年,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在此背景下反思了乌鸦的生活状态以及年轻人的危险,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与思考。
《乌生八九子》以乌鸦为切入点,借助乌鸦幼雏的生活状态来反映社会的无奈和人性的弱点。诗中不仅描绘了乌鸦的渺小与无能,更通过对比燕子和鹰隼,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失落。诗人用“何不学”这一反问,暗含对乌鸦及其幼雏不思进取、不追求理想的失望,展现了对人类社会中类似现象的批判。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年轻人,警示他们潜在的危险与祸害,暗示年轻人如同流星般短暂而易逝,无法逃避命运的捉弄。通过对比,诗人不仅揭示了乌鸦的局限性,也反思了人类社会的现状,警醒人们要追求更高的理想,而不是沉溺于眼前的短暂与安逸。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通过对比与暗喻,传达出深刻的社会观察与人生哲理,给人以强烈的思考与反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集中反映了对生存状态的反思与对理想的追求,揭示了人类在社会中的迷失与挣扎,呼唤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乌鸦有多少只幼雏?
A. 七只
B. 八九只
C. 十只
诗中提到的理想鸟类是哪些?
A. 燕子和麻雀
B. 燕子和鹰隼
C. 鸳鸯和鹦鹉
诗中年轻人被比作什么?
A. 流星
B. 星星
C. 云朵
答案:1-B,2-B,3-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两者都通过对鸟类的描绘,映射出人类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