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水调歌头 丙戌夏四月八日,夜梦有人以三元》

时间: 2025-05-06 02:17:08

诗句

,上中下也。

恍惚玩味,可作水调歌头首句,恨秘字之义未详。

后从相国史公欢游如平生,俾赋乐章,因道此句,但不知秘字何意。

公曰,秘即对也,甫一韵而寤,后三日成之,以识其异。

三元秘秋水,□□□□□。

天人点破消息,梦里悟南华。

河伯徒□□□,□□□归毫末,一笑井中蛙。

试问漆园老,谁是大方家。

□黄钟,推甲子,定无差。

悠悠天理人事,风外万飞沙。

且弄空山明月,自荐寒泉秋菊,睡起漱朝霞。

更欲辨齐物,银海眩生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7:08

原文展示

《水调歌头》

丙戌夏四月八日,夜梦有人以三元

白话文翻译

在丙戌年夏天的四月八日,我梦见有人提到“三元”。恍惚间,似乎在玩味这句话,觉得可以用作《水调歌头》的首句,却又对“秘字”的意思感到困惑。后来与相国史公欢聚,像平常一样游玩,他让我为此写乐章,于是提到了这句话,但我仍不清楚“秘字”的含义。公说,秘即对的意思,刚一韵调就醒了,后三天才完成这首词,以此来识别其不同。三元隐藏在秋水之中,天人揭示了其中的消息,梦中领悟了南华的道理。河伯徒然,我归于微末,笑看井中蛙。试问漆园的老人,谁是大方家?黄钟推算六十年,定然没有差错。悠悠的天理和人事,如同风外的万飞沙。且在空山明月下玩弄自荐的寒泉和秋菊,睡醒后漱口朝霞。更想辨析齐物,银海中绚丽的生花。

注释

  • 秘字:指的是隐秘的、难以理解的字义。
  • 三元:在道教中,三元指的是天、地、人三者的和谐关系。
  • 南华:指的是《南华经》,即《道德经》,强调道家哲学的智慧。
  • 河伯:河神,象征着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 漆园:古代的漆树园,象征着自然与隐士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朴,元代著名诗人和戏曲作家,字道纯,号樵白,生于元代初期。他以其精湛的词作和戏曲而闻名,尤其擅长抒发情感,融入自然意象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丙戌年夏天,诗人因梦中感悟而作,反映了他对道理与人生的思考,同时也体现了元代文人的悠闲与哲学探讨。

诗歌鉴赏

《水调歌头》是一首充满哲理与自然意象的词作,展现了白朴对人生、梦境与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人在梦中与人对话,借助“三元”这个概念,引发对宇宙和生命的思索。通过“秘字”的提及,诗人传达了对语言和意义的探索,强调了人们在追求真理时往往面临的困惑。

诗中对河伯的提及,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人类的渺小与自然的伟大。通过“试问漆园老,谁是大方家”这一句,诗人引入了对智慧与真实的追问,反映了对哲理的追求。最后的“更欲辨齐物,银海眩生花”则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进一步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澄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丙戌夏四月八日,夜梦有人以三元”:表明创作时间和梦境的起始,暗示了梦中的启示。
  • “恍惚玩味,可作水调歌头首句”:体现了对梦中内容的沉思和灵感的闪现。
  • “恨秘字之义未详”:对某些词义的困惑,反映了对真理的追求。
  • “公曰,秘即对也”:引入他人的智慧,强调对话的重要性。
  • “河伯徒,归毫末”:表达了对个人渺小的自省和对自然的依赖。
  • “试问漆园老,谁是大方家”:引出对智慧的探讨,反映了对人类知识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河伯”比作为自然的象征,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 对仗:如“悠悠天理人事”对“风外万飞沙”,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使自然元素如“秋水”“寒泉”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增添了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梦境的启示,探讨了人生的哲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智慧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意象分析

  • 三元:象征天、地、人和谐,代表道教的宇宙观。
  • 河伯:象征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
  • 秋水、寒泉:象征清澈和宁静,反映诗人的内心世界。
  • 银海、晨霞:象征美丽和希望,展现了生命的绚丽多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水调歌头》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 A. 李白
    • B. 白朴
    • C. 杜甫
  2. “三元”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艰辛
    • B. 天、地、人
    • C. 诗词的韵律
  3. “河伯徒,归毫末”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人生的失望
    • B. 对自然的敬畏
    •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by 苏轼
  • 《念奴娇·赤壁怀古》 by 苏轼

诗词对比

  • 白朴 vs. 苏轼:两位诗人在自然与哲理的描绘上各有千秋,白朴更侧重于内心的探索与自然的和谐,而苏轼则通过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出更为广阔的人生视野。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白朴传记》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投秦大师 投秦大师 同谊夫国才饯季然于普门院取壁间五字诗各探 同谊夫国才饯季然于普门院取壁间五字诗各探 同谊夫国才饯季然于普门院取壁间五字诗各探 同谊夫国才饯季然于普门院取壁间五字诗各探 题政黄牛出山图 题政黄牛出山图 题赵德修所藏孙太古尹喜传道图 题昭君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丨字旁的字 一年之计在于春 米字旁的字 特色 单耳刀的字 德高望尊 咏桑寓柳 挥染 包含奁的词语有哪些 缺额 仙类 小岁贺 欣喜若狂 子字旁的字 擗踊哀号 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