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1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10:47
踏莎行·燕昭王碣石宫
作者: 黄咏雩 〔近代〕
致士除宫,卑身拥彗。
金台碣石参差起。
飞霜五月总无端,
谈天一口何容易。
大吕钟沉,招凉珠毁。
燕昭城关斜阳里。
江山惯见古今人,
莺花那管兴亡事。
致士们,您们辞去宫职,我却低身侍奉如同清扫的仆人。金台与碣石的高低错落交错,飞霜的季节在五月却显得无缘无故,谈天说地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大吕的钟声沉寂,凉爽的珠帘也随之毁损。燕昭的城关在斜阳中显得格外迷人。江山见证了古今多少人,而莺花又何必在乎兴亡之事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咏雩(生卒年不详),近代诗人,作品以抒情和历史主题见长,常表现对历史人物的思考,风格沉稳中带有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黄咏雩对燕昭王历史的思考与对古今兴亡的感慨之际,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观察与对现实的思索。
《踏莎行·燕昭王碣石宫》通过描绘燕昭王的宫殿景象,表现出诗人对古代历史的回顾与对现实的省思。首句“致士除宫,卑身拥彗”,以谦逊的姿态引入,表明诗人对士人的尊重,随即将视角转向历史遗迹,暗示士人虽有才华,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渺小。接下来的“金台碣石参差起”,不仅描绘了地形的起伏,也反映出历史的沉浮。
“飞霜五月总无端”则是对时间无常的感叹,展现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最后两句“江山惯见古今人,莺花那管兴亡事”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历史循环的思考与对个人命运的淡然态度。诗人通过对燕昭王历史的反思,揭示了历史人物的辉煌与平凡,强调了对生命和时间的哲理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回忆燕昭王的历史,反映出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理解和对历史兴亡的淡然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卑身拥彗”表达了什么态度?
“飞霜五月”用以形容什么?
诗中提到的“江山惯见古今人”,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以历史为背景,表达了对往昔英雄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两首诗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探讨了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关系,展现了历史的沉淀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