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0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08:51
踏莎行 中秋寄楚乡
作者:张秀端 〔清代〕
极目行云,销魂良夜。
别来五度蟾圆矣。
天涯同是此时看,
清光一样人千里。
嬉笑庭前,娇憨儿女。
那知人自愁如此。
明年今夕又如何,
回头旧事成流水。
远望行云,令人销魂的美好夜晚。
自从分别已经五次中秋月圆了。
天涯海角仍然在这个时刻观看,
清澈的月光照耀着千里之外的人。
庭前嬉笑的儿女,天真无邪。
怎能知道我独自愁苦的心情?
明年的今夜又会如何呢?
回首往昔,往事已如流水般消逝。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团圆。月亮的圆满常常用来寄托思乡之情。诗人在提到“蟾圆”时,正是用月亮的圆满来反映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思念。
作者介绍:
张秀端(生卒年不详),清代女诗人,以词作见长。她的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反映出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中秋节,诗人身处异乡,思念故乡之情愈发浓烈。作品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对过往的追忆。
《踏莎行 中秋寄楚乡》是一首充满思乡情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中秋的月亮作为思念的载体,展现出一幅悲伤而美丽的画面。开头“极目行云,销魂良夜”便传达了一种空灵而迷醉的感觉,仿佛在此情此景中,诗人不禁沉浸其中,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美好。而随着词句的深入,情感逐渐转向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对过往的怀念,“别来五度蟾圆矣”一句,清楚地表明了自分离以来的孤独与愁苦。
“天涯同是此时看,清光一样人千里”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普遍性。无论身处何地,在这个时刻,每个人都在仰望同一轮明月,似乎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然而,随即而来的“嬉笑庭前,娇憨儿女”则是诗人对自己孤独状态的反衬,天真的孩子们在庭前嬉笑,而诗人却不得不独自承受心中的愁苦。
最后,诗人以“明年今夕又如何,回头旧事成流水”结束,既是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也是对过去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夜晚的赞美,也有对亲情的深切怀念,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人生的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中秋为背景,围绕思乡、团圆和时间流逝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及亲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奈的感慨。通过对月亮的描写,展现出离愁别绪,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对过往的追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蟾圆”指的是什么?
A. 月亮圆满
B. 星星
C. 云彩
诗人想要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愤怒
C. 思念
“明年今夕又如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情感?
A. 希望
B. 疑惑
C. 恐惧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张秀端的作品在细腻的情感描绘上更为突出,而李白和杜甫则更关注个人与家庭的关系,展现出不同的情感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