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25:02
原文展示:
山中日日试新泉,君合前身老玉川。
石枕月侵蕉叶梦,竹炉风软落花烟。
点来直是窥三昧,醒后翻能赋百篇。
却笑当年醉乡子,一生虚掷杖头钱。
白话文翻译:
在山中每天都尝试新涌出的泉水,你仿佛是前世的老玉川。
石枕上月光侵入如梦的蕉叶,竹炉旁风轻抚着落花的烟雾。
点水之间仿佛窥见了深奥的道理,醒来后却能写出百篇诗文。
嘲笑当年沉醉于酒乡的人,一生虚度,浪费了钱财。
注释:
- 君合前身老玉川:君合,指诗人自己;老玉川,指唐代诗人陆龟蒙,因其号玉川子,此处诗人自比陆龟蒙。
- 石枕月侵蕉叶梦:石枕,用石头做的枕头;月侵,月光照射;蕉叶梦,指梦境如蕉叶般轻盈。
- 竹炉风软落花烟:竹炉,用竹子做的炉子;风软,风轻柔;落花烟,落花形成的烟雾状。
- 点来直是窥三昧:点来,指点水;窥三昧,窥见深奥的道理。
- 醒后翻能赋百篇:醒后,醒来之后;翻能,反而能够。
- 却笑当年醉乡子:醉乡子,指沉醉于酒乡的人。
- 一生虚掷杖头钱:虚掷,浪费;杖头钱,指钱财。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江苏吴江人。他的诗文清新脱俗,尤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自然之美和隐逸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隐居的生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清新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在山中隐居的宁静生活。首联以“试新泉”开篇,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致体验。颔联和颈联通过“石枕月侵”和“竹炉风软”等意象,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尾联则通过对比,嘲笑那些沉醉于世俗享乐的人,强调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诗人每日在山中尝试新涌出的泉水,自比前世的陆龟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颔联:通过“石枕月侵”和“竹炉风软”的意象,描绘了山中宁静的夜晚,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
- 颈联:诗人点水之间仿佛窥见了深奥的道理,醒来后却能写出百篇诗文,表达了对学问的追求和对创作的自信。
- 尾联:嘲笑那些沉醉于酒乡的人,一生虚度,浪费了钱财,强调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君合前身老玉川”,将诗人自己比作陆龟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拟人:如“月侵蕉叶梦”,将月光拟人化,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 对仗:如“石枕月侵蕉叶梦,竹炉风软落花烟”,通过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强调了对精神追求的重视,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新泉、石枕、月、蕉叶、竹炉、风、落花、烟。
- 详细解释:新泉象征清新自然,石枕和月营造宁静的夜晚,蕉叶梦体现轻盈的梦境,竹炉和风软落花烟描绘了山中的宁静生活。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君合前身老玉川”是指诗人自比哪位唐代诗人?
A. 杜甫
B. 李白
C. 陆龟蒙
D. 王维
- 诗中的“点来直是窥三昧”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世俗的厌倦
B. 对学问的追求
C. 对自然的敬畏
D. 对隐逸的向往
- 诗中的“却笑当年醉乡子”是在嘲笑什么样的人?
A. 沉醉于自然的人
B. 沉醉于酒乡的人
C. 沉醉于学问的人
D. 沉醉于艺术的人
答案: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陆龟蒙的《奉和袭美茶具十咏》、王维的《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与陆龟蒙的诗作相比,陈继儒的诗更加清新脱俗,更注重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