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赠麻衣僧》

时间: 2025-05-07 07:05:52

诗句

熟睡孤峰最上台,雪深埋却醉形骸。

一枝竹杖虽然瘦,曾解山中斗虎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5:52

原文展示:

赠麻衣僧 陈继儒 〔明代〕 熟睡孤峰最上台,雪深埋却醉形骸。 一枝竹杖虽然瘦,曾解山中斗虎来。

白话文翻译:

在孤峰的最高处熟睡,深厚的雪埋住了醉后的身躯。 虽然手中的竹杖细瘦,却曾在山中与猛虎搏斗。

注释:

  • 孤峰:指孤独的山峰,象征高远、孤独。
  • 最上台:最高的地方。
  • 雪深埋却醉形骸:形容雪很深,几乎埋没了醉酒后的身体。形骸,指人的身体。
  • 竹杖:用竹子制成的手杖。
  • 瘦:形容竹杖细长。
  • 曾解山中斗虎来:曾经在山中解救过与虎搏斗的情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继儒(约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江苏吴江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此诗赠予一位麻衣僧,表达了对僧人高洁品格和勇敢精神的赞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陈继儒在游历或隐居时,遇到一位穿着简朴的僧人,被其超脱世俗、勇敢无畏的精神所感动,因而创作此诗以表达敬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在孤峰上熟睡,雪深埋却醉形骸的景象,展现了僧人超脱世俗、不受外界干扰的境界。后两句通过“一枝竹杖虽然瘦,曾解山中斗虎来”的描述,突出了僧人的勇敢和无畏,即使身形瘦弱,也有过与猛虎搏斗的经历,体现了其内在的力量和坚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僧人形象的刻画,传达了对高洁品格和勇敢精神的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熟睡孤峰最上台”:描绘僧人在孤峰的最高处熟睡,展现了其超脱世俗的境界。
  2. “雪深埋却醉形骸”:形容雪很深,几乎埋没了醉酒后的身体,进一步强调了僧人的超脱和不受外界干扰。
  3. “一枝竹杖虽然瘦”:通过竹杖的细瘦,暗示僧人生活的简朴。
  4. “曾解山中斗虎来”:突出了僧人的勇敢和无畏,即使身形瘦弱,也有过与猛虎搏斗的经历。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雪深埋却醉形骸的景象拟人化,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对比:通过竹杖的细瘦与斗虎的勇敢形成对比,突出了僧人的内在力量。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僧人形象的刻画,传达了对高洁品格和勇敢精神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超脱世俗、勇敢无畏的人生态度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峰:象征高远、孤独。
  • 雪深:象征纯洁、超脱。
  • 竹杖:象征简朴、坚韧。
  • 斗虎:象征勇敢、无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熟睡孤峰最上台”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僧人在孤峰上熟睡 B. 僧人在雪中熟睡 C. 僧人在山中熟睡 答案:A

  2. “一枝竹杖虽然瘦”中的“瘦”指的是什么? A. 竹杖细长 B. 僧人瘦弱 C. 山峰瘦削 答案:A

  3. 诗中“曾解山中斗虎来”表达了什么? A. 僧人曾经与虎搏斗 B. 僧人曾经解救过与虎搏斗的人 C. 僧人曾经在山中斗虎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宁静景象,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 杜甫《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高远境界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陈继儒《赠麻衣僧》:两者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注重自然美的描绘,而陈继儒的诗则更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

参考资料:

  • 《明诗别裁集》
  • 《陈继儒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沁园春 中秋即席用迦陵韵同二弟作 沁园春 薛国符方伯招饮留宿园亭 沁园春 送乡人高子翔次来韵 沁园春 泉南作 沁园春 题孙坦夫想想园二首 其一 沁园春 题陈蛰庵三一一三图 沁园春 桐川杨竹如刺史招饮剧演党人碑即席有作 沁园春 沁园春 西子 沁园春 寿东泉郡公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丶字旁的字 宾至如归 齿豁头童 喜形于色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讲导 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曾晖 包含袖的成语 飞砂扬砾 两点水的字 彐字旁的字 薤露 御史大夫 衣字旁的字 面字旁的字 韡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