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4:54: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4:54:42
疏帘淡月 其二 送罗弘载南归,即用见赠原韵
作者: 梁清标 〔明代〕
暖回南陌,正水涨春波,柳舒新碧。
文酒清欢才罢,又归词客。
萧条书剑东风里,醉旗亭遍看山色。
河梁惆怅,临歧欲赠,绕朝鞭策。
忆岭表徘徊灯夕。探海月珠江,共寻陈迹。
三载烽烟此日,顿殊今昔。
彩舟酬唱同蕉梦,向燕台重听羌笛。
如君才藻,江湖岁月,漫教虚掷。
在温暖的南方小路上,春水已经上涨,柳树新绿如碧。
刚刚结束了文酒清欢的聚会,词客又要启程回归。
在这萧条的东风中,我怀着书剑的情怀,在醉意朦胧中欣赏四周的山色。
在河桥上感到惆怅,临别之际想赠言,却被晨光催促而无从表达。
回忆起在岭头徘徊的黄昏时刻,月光下的珠江,曾一起寻访往日的旧迹。
三年的烽火岁月,如今看来与往昔截然不同。
彩舟上再次欢唱,共同的梦想如蕉叶般轻柔,往燕台重听羌笛的悠扬。
如同你这样的人才,江湖的岁月,怎能让它虚度流逝。
作者介绍
梁清标(1583年-1644年),明代人,字秉文,号清标,江西人。以诗词见长,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乡愁。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送别友人罗弘载南归之际,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朋友的眷念,也有对往日时光的追忆。诗中蕴含着作者对人生、友情的深刻思考,反映了明末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交织。
《疏帘淡月》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自然景象,开篇“暖回南陌”便传达出一派生机与温暖的气息。接着,诗中通过“文酒清欢才罢”的描写,刻画了友人聚会的愉悦氛围,而此时的离别又让人感到惆怅。在“萧条书剑东风里”一句中,作者借用“书剑”象征了文人的情怀,而“醉旗亭遍看山色”则展现了与友人共赏自然之美的惬意。
随着离别的临近,诗中“河梁惆怅,临歧欲赠”表现了即将分别的无奈与惆怅,进一步引发读者对友谊与时光的深思。而“忆岭表徘徊灯夕”则通过细腻的回忆,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思念之情愈发浓烈。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表现力,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情感的交织,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结尾处的“漫教虚掷”,更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悟,让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明末文人的忧虑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文酒”指的是什么?
“河梁惆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忆岭表徘徊灯夕”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同样通过送别表达了深厚的友情与对未来的期待,二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为豪放,而梁清标则显得细腻与沉郁。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