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21: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21:51
疏帘淡月
作者: 顾贞观 〔清代〕
沈腰织细,正芙蕖初日,露摇珠碎。
别是天工,剪付一双秋水。
丁宁莫作红楼醉。
怕情多易添憔悴。
曲终人杳,数峰江上,唤湘灵起。
但回首绮罗丛里。
几曾怨得,旧香新翠。
老去风情,终古可怜身世。
知卿未解闲愁味。
倚清歌犹滞巴里。
停樽如梦,顾携碧月,照他无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夜晚独坐,手边有淡淡的月光映照,思绪万千。她沉腰织细,正是芙蕖花在初日的时分,露珠摇晃着宛如碎珠。这样的美景,仿佛是天工人巧妙的安排,给予了她一双如秋水般明亮的眼睛。
但愿她不要在红楼中沉醉,因为情感过多容易让人憔悴。曲终人散,江上只见数峰,呼唤湘灵(即湘妃)起舞。回首那绮丽的罗裙中,几度怨恨过往的香气与新生的翠色。岁月渐去,风情依旧,如今的身世令人可怜。
她知道你未解那闲愁的滋味,倚着清歌,心神依旧留在巴地。停杯如梦,轻轻携带着淡淡的月光,照亮她的无眠夜晚。
作者介绍:顾贞观,字子桢,号清莲,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女性之美和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动与文化繁荣之际,诗人通过描绘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疏帘淡月》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女性柔美身姿与内心情感的细腻观察。开头的“沈腰织细”便勾勒出女子的曼妙身姿,接下来的“芙蕖初日”则进一步将自然美与人文情感结合,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诗中通过“露摇珠碎”传达了清晨的宁静与美好,突出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
而后转入对情感的反思,尤其是“丁宁莫作红楼醉”,诗人提醒女子不要沉迷于奢华生活,表达了对情感深重的忧虑,“怕情多易添憔悴”,道出了在感情中容易受到伤害的脆弱一面。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透过“曲终人杳”描绘出一种孤独的境地,数峰江上,湘灵的呼唤与回首的怅惘相交织,表现出一种对过往美好与失去的怀念。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思索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构成了一幅清丽而感伤的画面。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情感深重的忧虑与思考,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脆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沈腰织细”主要形容什么?
A. 自然景色
B. 女子的身姿
C. 荷花的美丽
D. 江上的风景
“怕情多易添憔悴”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爱情的渴望
B. 对情感的忧虑
C. 对生活的满足
D. 对过去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湘灵”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美好
B. 忧伤的思念
C. 自然的变化
D. 婉约的风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女性内心的柔情与思念,风格婉约而细腻;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则在同样的月夜下展现了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更加沉重。两者虽同属月夜题材,却各有风格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