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25: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5:31
疏帘淡月 秋夜
作者: 张令仪 〔清代〕
晚秋时节。正沥背新霜,宵寒薄劣。一片西风似雨,萧萧落叶。孤怀惨淡难安顿,掩重门寸肠千结。草根差赖,鸣蛩解事,替人呜咽。对穗帐残灯半灭。叹邈矣音容,魂魄难接。碧海青天,何处可寻消息。烟啼露泣芙蓉老,更楼头断鸿凄切。疏钟残露,流黄机上,半窗残月。
在晚秋的时节,刚刚洒落的新霜让夜晚变得寒冷而微薄。西风如同细雨,萧萧的落叶在空中飘零。孤独的心情惨淡而难以安顿,关上厚重的门,内心却千结万缕。草根般的依赖,鸣叫的蟋蟀解读着我的心情,替我呜咽。面对此时半灭的灯光,我感叹音容已远,魂魄难以再见。碧海青天,何处能寻得你的消息?烟雾缭绕,露水泪流,芙蓉花已老,更楼头的孤鸿声声凄切。稀疏的钟声伴着残露,黄昏的机上,半窗的残月映照出这一切。
张令仪(约1678年-1744年),字子诚,号逸云,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情感细腻见长。他的作品通常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善于用简练的语言描绘深刻的情感。
《疏帘淡月 秋夜》创作于晚秋时节,作者在夜晚面对凋零的秋景,心中充满了孤独与思念。此时正值人生的低谷,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对逝去时光的追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的孤独与忧伤,深刻反映了秋天夜晚的宁静与萧瑟。诗中以“晚秋”“新霜”“西风”“落叶”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夜晚的寒冷与凋零的自然景象相互交织,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寂寞。
诗中“孤怀惨淡难安顿”一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挣扎与痛苦,令人感同身受。“掩重门寸肠千结”更是将心中愁苦形象化,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的感受。后续的“草根差赖,鸣蛩解事”则通过蟋蟀的鸣叫,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悲伤的情绪。
“叹邈矣音容,魂魄难接”的句子,揭示了对逝去亲友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音容笑貌的无限怀念和追寻。“碧海青天,何处可寻消息”则暗示着对未来的渺茫与失落,令人对人事无常感到无奈。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层层递进,由景入情,直抵心底。最后的“半窗残月”收尾,清冷而又令人深思,点出了一种无尽的思念与孤独,让人回味无穷。
整首诗以秋夜为背景,围绕孤独、思念与生命的无常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失去的追忆和对未来无奈的感慨,深刻而又动人。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白话文翻译”中提到的“草根差赖”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西风似雨”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