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一斛珠·风流太守》

时间: 2025-08-05 03:24:17

诗句

风流太守。

未春先试回春手。

天寒修竹斜阳后。

翠袖中间,忽有人红袖。

天香国色浓如酒。

且教青女休僝僽。

梅花元是群花首。

细细商量,只怕梅花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03:24:17

原文展示:

一斛珠·风流太守
作者: 王质 〔宋代〕

风流太守。未春先试回春手。
天寒修竹斜阳后。
翠袖中间,忽有人红袖。
天香国色浓如酒。
且教青女休僝僽。
梅花元是群花首。
细细商量,只怕梅花瘦。

白话文翻译:

风流的太守在春天来临之前就已尝试着春天的气息。
天寒之际,修竹在斜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清冷。
翠绿色的袖子之中,忽然出现了一抹红色的袖子。
那浓烈的香气和国色天香如同醇厚的美酒。
让我们教导一些青女,不要轻易打扰。
梅花本是百花之首,
细细商量,却只怕梅花会因瘦弱而失去风采。

注释:

  • 风流太守:形容一个风度翩翩的地方官。
  • 回春手:指春天的到来,暗含春天的气息。
  • 修竹:即竹子,这里形容环境的寒冷。
  • 翠袖、红袖:分别指代女性的衣袖,象征不同的风情。
  • 天香国色:形容女子的美丽和香气。
  • 青女:指年轻的女子。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常被认为是百花之首。
  • 僝僽:指打扰、搅扰。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梅花”作为诗中的重要意象,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和坚韧的象征,因其在寒冷的冬季仍然盛开而受到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质,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往往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王质在春季来临前的一个写照,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折射出当时文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一斛珠·风流太守》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和人情风貌的词作。诗中以“风流太守”开篇,便立刻给人一种轻松、洒脱的感觉。作者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人物的互动,将春天的气息渗透到每一个细节中。修竹在寒冷的天色中显得格外清冷,恰似人的内心在面对生活的压力与困境时的孤独,而“翠袖中间,忽有人红袖”则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象征美好情感的出现。

“天香国色浓如酒”一句,将女性的美丽与自然的香气融为一体,强调了美的诱惑。而“且教青女休僝僽”,则似乎在提醒追求美好事物时要保持纯净和宁静,避免外界的纷扰。

最后以梅花收尾,突出了梅花的独特地位,表达了对美好与坚韧的向往,既是对生活的期许,也是对自身高洁品德的自勉。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生活的美好与诗人对春天的热切期待。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风流太守:引入一个风度翩翩的角色,暗示其洒脱的个性。
    2. 未春先试回春手:表现对春天的期待,暗指他已经在试探春天的气息。
    3. 天寒修竹斜阳后:描绘寒冷的场景,突出环境的孤寂。
    4. 翠袖中间,忽有人红袖:对比色彩,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5. 天香国色浓如酒:将女子的美与自然结合,形象生动。
    6. 且教青女休僝僽:劝告青女保持宁静,暗含对美好情感的珍视。
    7. 梅花元是群花首:强调梅花的地位,象征坚韧不拔。
    8. 细细商量,只怕梅花瘦:对美的追求,隐含对事物变化的担忧。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将女子的美与酒类相提并论,增强了美的感官体验。
    • 对仗:词中的“翠袖”和“红袖”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梅花和青女赋予情感,使其更具生命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期盼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风流太守:象征洒脱的人生态度。
  • 修竹:代表坚韧和孤独。
  • 翠袖、红袖:分别象征青春与美丽。
  • 梅花:象征坚韧、高洁和不屈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风流太守”中的“风流”指的是什么?
    A. 风的流动
    B. 洒脱的个性
    C. 春天的气息

  2.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坚韧与高洁
    C. 美丽的女子

  3. “天香国色浓如酒”中的“酒”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生活的苦涩
    B. 美好与诱惑
    C. 春天的气息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蝶恋花·春景》
  • 李清照的《如梦令》

诗词对比

  • 王质《一斛珠·风流太守》苏轼《蝶恋花·春景》的比较:
    • 两首词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王质更注重细腻的情感表达,而苏轼则侧重于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王质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查询

满庭芳(八月十六夜,景修咏东坡旧词,因韵成此) 朝中措 丑奴儿(谢人寄蜡梅) 鹧鸪天 早梅芳 减字木兰花 菩萨蛮·五云深处蓬山杳 蝶恋花 西江月 青玉案(用贺方回韵,有所祷而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耳字旁的字 思咎 各安生理 鹿字旁的字 燕巢幕上 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阿开头的成语 扯鼓夺旗 好了疮疤忘了痛 中梁 于粲 鼓乐喧天 草字头的字 乖结尾的成语 不可奈何 国结尾的成语 以身试法 木字旁的字 包含苯的词语有哪些 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