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4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4:02
庆春宫/高阳台
作者: 张炎 〔宋代〕
蟾窟研霜,蜂房点蜡,一枝曾伴凉宵。
清气初生,丹心未折,浓艳到此都消。
避风归去,贮金屋妆成汉娇。
栗肌微润,和露吹香,直与秋高。
小山旧隐重招。
记得相逢,古道迢遥。
把酒长歌,插花短舞,谁在水国吹箫。
馀音何处,看万里星河动摇。
广庭人散,月淡天心,鹤下银桥。
在月亮的洞里研磨霜粉,蜂房里点燃蜡烛,这一枝花曾伴我度过凉爽的夜晚。清新的气息刚刚飘散,赤诚的心意尚未动摇,浓郁的艳丽到此都已消散。避风而归,金屋中妆扮成汉代的美人。栗色的肌肤微微湿润,和露水一起散发香气,正如秋天般清高。小山的旧隐处重重叠叠,仿佛记得那次相逢,古道遥远漫长。举杯长歌,插花短舞,谁在水乡吹奏箫声?那余音何处,望着万里星河动摇。庭院人散,月色淡淡,亘古的鹤在银桥下飞下。
张炎是宋代著名诗人,生活在北宋末期和南宋初期。他的诗歌常常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风格清丽典雅,善于描绘细腻的情感。
此诗创作于张炎的晚年,反映了他对青春时光的怀念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诗中充满了对往昔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张炎的《庆春宫/高阳台》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意象的古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往昔青春的怀念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开头的“蟾窟研霜”与“蜂房点蜡”展现了清冷的夜晚与温暖的灯光,两者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诗人心中的孤独与渴望。接下来的“清气初生,丹心未折”,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坚定,尽管岁月流逝,心中那份热忱依然未变。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避风归去,贮金屋妆成汉娇”,描绘出一个美丽的女子在金屋中静静等待,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而“把酒长歌,插花短舞”则是对欢聚时光的回忆,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最后,诗人以“广庭人散,月淡天心”收尾,描绘出孤独的场景,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思考。
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细腻,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张炎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青春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中“蟾窟”比喻什么?
诗中提到的“汉娇”指的是?
诗的最后一句“鹤下银桥”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