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5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56:24
家国哀千古,星霜忽一周。
黄沙漫故道,白骨委荒丘。
许远死何晚,李陵生自羞。
南来冠不改,吾且任吾囚。
全诗翻译:
家国的悲哀历经千古,岁月在不知不觉中又过了一年。
黄沙覆盖了旧日的道路,白骨散落在荒凉的丘陵上。
许远的死为何如此迟缓,李陵的生存让我感到羞愧。
南方的冠冕我依旧不改,任凭我自己被囚禁。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履善,号山谷,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在抗元斗争中表现出色,最终被俘后坚贞不屈,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情操。其诗歌风格深沉悲壮,常以家国忧患为主题。
创作背景:
《十二月二十日作》创作于南宋末年,国家面临外敌侵略,民众痛苦,作者身处囚禁状态,内心充满对国家与家族的忧虑与悲痛,借古人事表达自己对忠义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笔触,深刻展现了文天祥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开篇的“家国哀千古”即引出全诗的主题,诗人以对家国的哀痛切入,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在“星霜忽一周”中,岁月的无情流逝与个人的无力感相呼应,展现出对时光的感慨。接下来的“黄沙漫故道,白骨委荒丘”则用生动的意象描绘出战乱后土地的荒凉与死亡的惨痛,令读者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对历史人物的提及则更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挣扎。“许远死何晚,李陵生自羞”,二者形成对比,表现出忠臣与叛臣之间的道德选择,诗人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深深的羞愧与无奈。最后一句“南来冠不改,吾且任吾囚”,则展现了作者虽身陷囚禁,依然不改其志,表现出一种无畏的精神与坚定的信念。
整首诗以悲壮的情感贯穿始终,深刻反映了文天祥作为一位爱国者的心路历程,同时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历史悲剧,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文天祥对国家深切的忧虑与责任感,反映了他对忠诚与屈辱的思考,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与个人的道德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许远”指的是:
A. 忠臣
B. 叛臣
C. 文学家
D. 武将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
A. 个人情感
B. 爱国情怀
C. 自然景观
D. 生活琐事
“白骨委荒丘”中的“白骨”象征:
A. 生命的希望
B. 战争的惨烈
C. 自然的美
D. 家庭的温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文天祥的《十二月二十日作》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都表达了对家国命运的关切,但文天祥更加强调身处囚禁的无奈与责任,而陆游则更多表露出一份对理想的坚持与希望。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天祥的诗歌及其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