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22:35: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22:35:06
大江流不断,愁共暮潮生。
水激山皆走,波翻月有声。
乱离朋辈少,旅夜客心惊。
乐士知何处,扬帆且北征。
长江的水流不停地向前奔涌,随着傍晚潮水的上涨,愁绪也随之而生。水波拍打着山岩,波涛翻滚,月光映照出水面的声音。身边的朋友离散得很少,夜晚的旅途让我心中感到惊惧。那音乐家们又在哪里呢?扬起帆船,继续向北行去。
作者介绍:徐士怡,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具有浓烈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作者旅途中,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离别频繁的时代背景。
《晚发京口》通过描绘长江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复杂心情。开篇“大江流不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还暗示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流逝。随着“愁共暮潮生”,愁苦的情感与自然景象交织,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接着,诗人借助“水激山皆走”的意象,表现了自然的力量与自身的渺小。最后,诗中提到“乐士知何处”,不仅体现了对音乐与艺术的追求,更反映了对生活和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排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音乐性,情感真挚而深刻,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友人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探索与期待,具有强烈的抒情特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大江”指的是哪个河流?
诗人旅途中的情感如何?
“乐士”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徐士怡的《晚发京口》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均描绘了旅途中的孤独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徐士怡的诗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抒发,而李白则以豪放的笔触展现出壮丽的山水,二者在主题与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