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3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31:06
临江仙·颐和园
曾是官家临幸地,五云楼阁玲珑。
余花寂寞为谁红。
棘生石虎殿,镜掩玉狸宫。
少壮几时欢乐极,横汾人去匆匆。
白云黄叶夕阳中。
楼船随逝水,箫鼓咽秋风。
这地方曾是皇帝亲临的圣地,五云楼阁精美玲珑。
那些孤寂的花儿,为谁而绽放红色?
荆棘围绕着石虎殿,镜子掩映着玉狸宫。
年轻时的快乐时光究竟有多久,横汾江边的人们匆匆而去。
在夕阳的映照下,白云和黄叶交织。
楼船随流水而去,箫声和鼓声伴随着秋风轻轻叹息。
黄咏雩,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年间。他的诗作多表现对故国的眷恋与对历史的反思,风格清新,语言优美。
此诗写于1929年,正值民国时期,国家面临动荡与变革,诗人借颐和园之美,抒发对过往繁华的追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反映出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感伤。
《临江仙·颐和园》通过描绘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与对过往繁华的怀念。诗的开头,诗人以“曾是官家临幸地”引入,暗示这片园林曾经辉煌的历史。接着提到“余花寂寞为谁红”,不仅描绘了凋零的花朵,也映射出诗人对人事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无奈。
“少壮几时欢乐极”,是对年轻时期欢乐时光的追忆,随着时光流逝,欢乐似乎已成往事,留下的只有匆匆的离别和对往昔的追思。后半部分,诗人在夕阳下的景象中,描绘了自然的变化,通过“白云黄叶夕阳中”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最后以“楼船随逝水,箫鼓咽秋风”收尾,表现了随波逐流的无奈与对秋风的惆怅,形成了全诗的情感高潮。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融合了自然与人文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与对生命的感悟。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历史的回忆与个人的感慨,诗人通过对颐和园的描绘,抒发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让读者体会到一种深刻的历史感与人生哲理。
诗中“官家”指的是谁?
A. 普通百姓
B. 皇帝
C. 文人
“余花寂寞”为谁而红,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孤独与无奈
C. 希望
诗中提到的“楼船”象征着什么?
A. 财富
B. 人生的旅程与流逝
C. 自然景观
答案: 1.B 2.B 3.B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背景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