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喜闻天兵已临衢寇》

时间: 2025-04-27 01:35:39

诗句

野宿溪行各晏然,吴头楚尾接风烟。

岂知苻泽深为崇,不道柯山最近天。

境上音邮多浪语,殿前兵马是真传。

未论日报书三捷,竹簟纱幮到晓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35:39

原文展示:

喜闻天兵已临衢寇
作者: 曾几 〔宋代〕

野宿溪行各晏然,
吴头楚尾接风烟。
岂知苻泽深为崇,
不道柯山最近天。
境上音邮多浪语,
殿前兵马是真传。
未论日报书三捷,
竹簟纱幮到晓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溪边宿营行走的宁静场景,四周的自然景色如吴地的山水与楚地的风烟交汇在一起。谁会想到,苻泽的深处原来如此高峻,柯山却离天最近。在这片土地上,音信频繁传来,许多语言在耳边萦绕,殿前的军队却是真实的传递者。虽然没有详细记录每日的战报和捷报,但我在竹席上和纱帐中安然入睡,直到天亮。


注释:

  • 野宿:在野外过夜。
  • 溪行:沿着溪流行走。
  • 吴头楚尾:指吴地和楚地的地理位置。
  • 苻泽:指山的名字,意指高深。
  • 柯山:指与天相近的山,象征高大。
  • 音邮:指音信和消息。
  • 殿前兵马:指朝廷前的士兵和将领。
  • 日报书三捷:未必每天都有捷报,但暗示有战绩。
  • 竹簟纱幮:指竹席和纱帐,表示安静的睡眠环境。

典故解析:

  • 苻泽柯山:这两地名象征着高山和地理的深远,寓意着不可知的危险和敌人。
  • 音邮:在古代,音信传递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战时,象征着信息的流通和战争的紧迫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几,南宋时期的诗人,生于名门望族,才华横溢。他的诗风多描绘自然景色,兼具豪放与细腻的特点,常常流露对时局的关注及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北方的金国与南方的宋朝对峙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军事消息,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战事的忧虑。


诗歌鉴赏:

《喜闻天兵已临衢寇》是一首意蕴深远的诗作,通过自然景观与军事信息的结合,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思考。诗中以“野宿溪行”开篇,给人以宁静的画面,而接下来的“吴头楚尾接风烟”则将读者带入一种宽广的地理视野,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和人类活动的微小。

“岂知苻泽深为崇,不道柯山最近天”两句,表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类局限性的反思。这里的苻泽和柯山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描绘,更是象征着人们对未知和敌人的恐惧。

后半部分的“境上音邮多浪语,殿前兵马是真传”,则将战争的紧迫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音信的频繁与军队的真实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情感。

整首诗在风景与战争之间的对比中,传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国家的忧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敏感。这种兼具自然与人文关怀的表现手法,使得该诗在宋代诗歌中独具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宿溪行各晏然:描绘了在溪边宿营的宁静生活。
  2. 吴头楚尾接风烟:展现了吴地与楚地的交界,描绘了风景的辽阔。
  3. 岂知苻泽深为崇:对自然的敬畏,反思人类对环境的无知。
  4. 不道柯山最近天:表达对高山的仰望,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
  5. 境上音邮多浪语:战事频繁,信息流通,反映社会动荡。
  6. 殿前兵马是真传:强调军队的存在与现实,形成对比。
  7. 未论日报书三捷:暗示战报的缺乏,内心的焦虑。
  8. 竹簟纱幮到晓眠:回归到个人的宁静,反映内心的安宁与外界的动荡。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吴头楚尾”,增强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高山象征理想与追求,增加深度。
  • 意象:自然与战事的结合,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复杂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对战争局势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安宁的渴望,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时局的敏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 :代表高尚理想与人类的追求。
  • 音邮:象征信息的流通与战争的紧迫。
  • 兵马:代表国家的力量与现实的残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吴头楚尾接风烟”中,吴头和楚尾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南方和北方
    • B. 吴地和楚地
    • C. 西方和东方
  2. 诗中提到的“苻泽”象征什么?

    • A. 自然的美好
    • B. 高深的山
    • C. 战争的残酷
  3. 诗人在最后一联中提到的“竹簟纱幮”有什么象征意义?

    • A. 旅行的疲惫
    • B. 内心的安宁
    • C. 战争的胜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同样表现对国家和战争的忧虑。
  • 《登高》 by 杜甫:描绘自然与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曾几的《喜闻天兵已临衢寇》杜甫的《春望》都表达了对国家动荡的关心,但曾几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而杜甫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1. 《宋代诗人传》 - 介绍曾几及其作品。
  2.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歌鉴赏与分析的相关书籍。
  3. 《古诗词精华》 - 收录多位诗人的经典作品及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反义词: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杏花天 梦玉人引(和祝圣俞) 蓦山溪 鹧鸪天 朝中措 清平乐 谒金门(和李士举) 诉衷情 菩萨蛮 浣溪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机格 辛字旁的字 耳字旁的字 若烹小鲜 俸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風字旁的字 宦业 高高在上 郢人运斧 梼杌饕餮 片字旁的字 赤字旁的字 慎身修永 御李 岕莊 包含祀的词语有哪些 暄热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