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6:2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27:39
门外绿杨堤,门里红妆女。
何处金羁美少年,故绾垂杨缕。
风起搅杨花,飞作廉纤雨。
眼底迷迷不见人,且听黄鹂语。
门外的绿杨树旁,屋里的是穿着红妆的女子。
那美丽的少年在哪里呢?他曾用金色的绳子,把垂杨的柳条编成了发饰。
风起时,杨花被搅动,像细雨一样飞舞。
眼前一片模糊,看不见人影,只有黄鹂在歌唱。
在古代诗歌中,杨柳常用来表达离别或思念的情感。诗中提到的“黄鹂”也常作为春天的象征,与美好、轻快的情绪相联系。
作者介绍:毛奇龄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诗作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日,表现了诗人对年轻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渴望,环境描绘则为情感的表达增添了生动的背景。
《卜算子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意象,将春天的美景与青春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开头两句以对比的手法展现了门外的自然景色与门内的美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既有外在的美丽,也有内心的渴望。接下来的描述通过“金羁美少年”以及“故绾垂杨缕”,不仅展现了年轻的男孩的英俊和温柔,也隐含了对他人的思念和向往。
风起时,杨花似雨,这一细腻的比喻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现象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轻快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最后一句“且听黄鹂语”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好,仿佛在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青春、美丽及生命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过往时光的追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与感情的抒发,表达了对青春、爱情和生命短暂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门外绿杨堤”主要描绘了什么?
“金羁美少年”中的“金羁”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黄鹂”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通过对春天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思念与无奈。两者都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但表现的情感基调略有不同,李清照更为细腻和忧伤,而毛奇龄则倾向于生动与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