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34: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34:07
作寒作暑无处避,花落花开尽他意。
只有夜声殊可憎,偏搅愁人五更睡。
幸自无形那有声,无端树子替渠鸣。
斫尽老槐与枯柳,更看渠侬作麽生。
在寒冷和炎热中无处可逃,花开花落完全随它的意愿。
只有夜晚的声音特别让人厌烦,偏偏打扰了愁苦的人在五更时分的美梦。
幸好这些声音本身没有形体,然而树木却无端替它们鸣叫。
砍掉了老槐和枯柳,仍然要看它们怎么生长。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常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一个夜晚,诗人因外界的噪音而辗转反侧,表达了对自然声音的无奈和对内心烦恼的深刻描绘。它反映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状态和对生活的思考。
《夜闻风声》是一首表现内心烦恼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的诗作。诗人通过描述夜晚的风声,表达了对这种声音的厌恶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开篇的“作寒作暑无处避”便揭示了生活的无奈,似乎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人始终无法逃避自己的内心烦恼。
接下来的“只有夜声殊可憎,偏搅愁人五更睡”则突出了诗人对夜声的强烈反感,声音成了打扰内心宁静的外在因素,仿佛在无意中揭示了诗人深藏的愁苦。夜晚本应是宁静的时光,但在诗人的心中却成了愁苦的代名词。
“幸自无形那有声,无端树子替渠鸣”则通过对声音无形的描述,进一步加深了对夜声的困惑与无奈,声音的存在却不受控制,仿佛是自然对人类情感的嘲弄。
最后一句“斫尽老槐与枯柳,更看渠侬作麽生”则表现出一种反叛与无奈,砍掉了老槐与枯柳,但自然依旧生生不息,生命的顽强与人类的脆弱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是一幅充满哲理的夜景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夜晚的声音为线索,探讨了人内心的愁苦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夜闻风声》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诗中提到“五更”指的是几点钟?
A. 一点
B. 三四点
C. 六点
D. 十二点
诗中“花落花开尽他意”的意思是?
A. 自然有自己的规律
B. 诗人对花的喜爱
C. 人生的悲欢离合
D. 意思不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