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6:02
苏州府吴县朱良知 其一
作者: 海瑞 〔明代〕
批鳞直夺比干志,
苦节还同孤竹清。
龙隐海天云万里,
鹤归华表月三更。
萧条棺外无馀物,
冷落灵前有菜羹。
说与傍人浑不信,
山人亲见泪如倾。
这首诗写道:
批鳞(即鱼鳞)直取比干的志向,
坚守节操还如孤竹般的清白。
龙隐于海天之间,云雾缭绕万里,
而鹤归于华表,月色下已是三更。
棺材外面萧条得没有什么余物,
灵前冷清,仅有素菜羹。
我告诉旁人,他们根本不相信,
而我这位山人亲眼所见,泪如倾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弼,号刚峰,明代著名的清官,以刚直不阿、宽厚仁爱著称。他的诗风质朴,常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对时事的关心和对正义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海瑞晚年,反映了他对忠诚与正直的坚持,尽管处于政治的黑暗和个人的孤独中,仍然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已故友人的怀念。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思描绘了作者对忠诚、节操与孤独的思考。开篇以“批鳞直夺比干志”引入,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借用比干的形象象征忠诚与正直。接下来的“苦节还同孤竹清”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高洁与坚韧的品质,竹子在风雨中依然挺立,象征着不屈的精神。
诗中通过“龙隐海天云万里”与“鹤归华表月三更”的对比,描绘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龙的隐匿与鹤的归来暗示了理想的遥远与现实的孤独。最后几句则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失去亲友后的悲伤与无奈,灵前的冷清与简单的菜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突显了人生命的虚无与孤独。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出海瑞作为一位清官的高洁与坚持,令人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忠诚与节操的价值,以及在失去之后的孤独与悲伤,表现出作者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批鳞”在诗中代表什么?
A. 忠诚
B. 理想的追求
C. 孤独
D. 节操
诗中提到的“孤竹”象征什么?
A. 失去
B. 高洁与坚韧
C. 忍耐
D. 哀伤
诗人对旁人的反应是怎样的?
A. 赞同
B. 不相信
C. 忽视
D. 同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