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净明长老睡庵》

时间: 2025-04-28 16:32:27

诗句

阿师睡三昧,有如饱叶蚕。

以睡作佛事,复名作住庵。

梦觉本何择,月行影在潭。

勿笑脇尊者,二子正同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32:27

原文展示: 净明长老睡庵 王灼 〔宋代〕 阿师睡三昧,有如饱叶蚕。 以睡作佛事,复名作住庵。 梦觉本何择,月行影在潭。 勿笑脇尊者,二子正同参。

白话文翻译: 这位师父沉浸在睡眠的奥妙中,就像一只吃饱了叶子的蚕。 他把睡眠当作佛事,又称之为住庵。 梦与醒本来就没有区别,月亮移动,影子在潭水中。 不要嘲笑胁尊者,他与这两位弟子正在一同参禅。

注释:

  • 阿师:对僧人的尊称。
  • 睡三昧:指深沉的睡眠,这里比喻为修行的一种境界。
  • 饱叶蚕:比喻僧人沉浸在修行中,如同蚕吃足了叶子准备吐丝。
  • 佛事:佛教中的修行活动。
  • 住庵:指僧人在寺庵中居住修行。
  • 梦觉:梦与醒,比喻世俗与修行的区别。
  • 月行影在潭:比喻修行中的心境如月光下的潭水,平静而清澈。
  • 脇尊者:佛教中的尊者,这里指修行高深的僧人。
  • 同参:一同参禅修行。

诗词背景: 王灼是宋代诗人,其作品多涉及佛教题材,表达了对佛教修行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通过睡眠来修行,体现了佛教中“梦觉一如”的哲学思想,即梦与醒、世俗与修行并无本质区别。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僧人睡眠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的一种境界。首句以“饱叶蚕”为喻,形象地表达了僧人沉浸在修行中的状态。后句将睡眠比作佛事,强调了修行无处不在的理念。诗中的“梦觉本何择”一句,深刻地表达了佛教中梦与醒、世俗与修行无别的思想。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修行者之间的平等与共修。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佛教诗歌的特点。

诗词解析:

  • 首句“阿师睡三昧,有如饱叶蚕”: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僧人沉浸在修行中的状态。
  • 次句“以睡作佛事,复名作住庵”:将睡眠提升为一种修行活动,体现了佛教中修行无处不在的理念。
  • 第三句“梦觉本何择,月行影在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梦与醒、世俗与修行无别的思想。
  • 末句“勿笑脇尊者,二子正同参”:通过对比,强调了修行者之间的平等与共修。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饱叶蚕”比喻僧人沉浸在修行中。
  • 对仗:如“梦觉本何择,月行影在潭”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僧人的睡眠修行,表达了佛教中梦与醒、世俗与修行无别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修行者之间的平等与共修。

意象分析:

  • 饱叶蚕:比喻僧人沉浸在修行中,形象生动。
  • 月行影在潭: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梦与醒、世俗与修行无别的思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阿师”指的是什么? A. 僧人 B. 老师 C. 佛 D. 学生
  2. “梦觉本何择”表达了什么思想? A. 梦与醒有区别 B. 梦与醒无区别 C. 梦比醒重要 D. 醒比梦重要
  3. 诗中的“脇尊者”是指什么? A. 佛教中的尊者 B. 诗人自己 C. 普通僧人 D. 学生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禅意。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梦与醒、世俗与修行的无别思想。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中国佛教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蝶恋花 其二 蝶恋花 其二 蝶恋花 蝶恋花 其十 蝶恋花 春夜闺思 蝶恋花 重游日本 蝶恋花 其八 蝶恋花 蝶恋花 相思鸟 蝶恋花 其一 调粉饵喂金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骨字旁的字 杞天之虑 查看 蚨蚲 包含鸣的词语有哪些 镸字旁的字 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孙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虎的词语有哪些 穷乌 一齐天下 高岸为谷 惬素 攻心为上 天涯若比邻 愁思茫茫 香字旁的字 三点水的字 单耳刀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