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2: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2:13
鹧鸪天(在朝日寿母昌国叶夫人)
作者:邹应龙 〔宋代〕
帝里风光别是天。
花如锦绣柳如烟。
还逢令节春三二,
又庆慈闱岁八千。
斟寿斝,列长筵。
子孙何以咏高年。
各裒千首西湖什,
一度生朝献一篇。
这首诗描绘了帝都的美丽风光,与天上别无二致。花儿如同锦绣般绚丽,柳树如烟雾般轻柔。又逢春天的美好时节,正好庆祝母亲的八千岁生日。端起酒杯,摆好长长的宴席。子孙们该如何歌颂这高寿呢?每人都准备了千首关于西湖的诗作,只待在这生辰之际献上一篇。
“斟寿斝”中的“寿斝”,是古代祝寿时用的酒杯,表达人们对寿辰的重视。诗中的“子孙何以咏高年”反映了对长寿的庆祝和家族的传承。诗人在这里不仅是为了祝贺母亲的长寿,也是对家庭和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邹应龙,宋代诗人,字子龙,号逸民,来自于南宋的一个士族家庭。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这首诗作于邹应龙为母亲庆祝八十寿辰之际,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家庭团聚的欢喜,是一首典型的祝寿诗。
《鹧鸪天》以其清新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深深打动人心。诗的开篇便以“帝里风光别是天”引出美丽的景致,既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又引出母亲寿辰的喜庆氛围。花如锦绣,柳如烟,诗人用细腻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春日的温柔与生机。
接着,诗人通过“还逢令节春三二,又庆慈闱岁八千”的语句,将个人的喜庆与自然的美好相结合,展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特别是在“斟寿斝,列长筵”中,宴席的热闹场景与祝寿的庄重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家庭的温暖和团聚的幸福。
最后,诗人在“子孙何以咏高年”中反思如何用诗歌来表达对长寿的祝福,显示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诗的结尾部分,提到西湖的诗作,既是对美景的赞美,也是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又有对生命的感悟,充分展现了宋代诗歌的典雅与细腻。
整首诗表达了对母亲长寿的祝福,同时也展现了家庭的和谐与文化的传承,体现出浓厚的亲情和对生命的尊重。
这首诗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花如锦绣”是用什么修辞手法?
诗中提到的“斟寿斝”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