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3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1:11
风有危亭月有台,平津阁畔好裴回。
虽非宋玉诛茅至,且学王家种竹来。
已得静居从马歇,不堪行色被蝉催。
故园兰菊三千里,旅梦方应校懒回。
风中有高高的亭子,月下有台阶,
在平津阁旁徘徊真好。
虽然不是宋玉那样的才子,
但我也想像王家那样种竹子。
已经得到了安静的居所从马儿那里歇息,
不堪忍受行路的颜色被蝉声催促。
故乡的兰花和菊花隔着三千里,
在旅途的梦中,似乎也应懒得回头。
吴融,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常表现出隐逸的情怀和对生活的思考。
这首诗作于吴融隐居于岐阳时,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岐阳蒙相国对宅因抒怀投献》以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为基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故乡的深情。开头两句通过描绘亭台月色,营造出一种优雅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环境的喜爱与珍惜。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自谦未能达到宋玉的才华,但仍旧希望能像王维一样,种植竹子,以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这里不仅是对个人才华的谦逊,更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在诗的后半部分,吴融表达了在旅途中的不适与思乡之情,“不堪行色被蝉催”生动形象地传达了他对旅途的厌倦和对故土的渴望。最后两句则是对故乡的怀念,三千里的距离让他在梦中也难以回归,表现了深厚的情感。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体现了唐代诗歌“意象与情感”的完美结合。
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思考人生,感慨旅途的艰辛,最终回归对故乡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高亭和月台象征着什么?
a) 旅途的艰辛
b) 宁静优雅的生活环境
c) 对古人才能的羡慕
吴融希望像谁一样种竹子?
a) 李白
b) 王维
c) 杜甫
诗中提到的蝉声给人带来什么感觉?
a) 宁静
b) 厌倦
c) 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