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邓城县作》

时间: 2025-07-28 12:08:22

诗句

不用登临足感伤,古来今往尽茫茫。

未知尧桀谁臧否,

可便彭殇有短长。

楚垒万重多故事,汉波千叠更残阳。

到头一切皆身外,只觉关身是醉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2:08:22

过邓城县作

作者: 吴融 〔唐代〕

原文展示: 不用登临足感伤,古来今往尽茫茫。
未知尧桀谁臧否,可便彭殇有短长。
楚垒万重多故事,汉波千叠更残阳。
到头一切皆身外,只觉关身是醉乡。


白话文翻译: 不必再登高处感伤,古今多少事都模糊不清。
不知道尧舜与桀纣的评判如何,但即使悲伤也有长短之别。
楚地的重重山垒多有故事,汉水的波涛千叠伴着残阳。
最终一切都与我无关,只觉得这身心是醉乡。


注释:

  • 足感伤:足够的感伤,指在高处观景时的感慨。
  • 尧桀:尧与桀,古代传说中的君王,前者为贤明之君,后者为暴君。
  • 彭殇:彭和殇,指悲伤的情感,短暂与长久的对比。
  • 楚垒:楚地的山垒,历史上常与楚国的故事相关。
  • 汉波:汉水的波涛,象征历史的流逝与变迁。
  • 醉乡:意指陶醉于此刻,忘却世事的状态。

典故解析:

  • 尧桀:尧被视为明君的典范,桀则是暴君的代表,诗中提到他们的评价,反映了对历史人物的思考。
  • 楚汉之争:诗中提到的楚垒和汉波暗示着历史的兴衰与变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吴融,唐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清新的笔触著称,常关注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吴融游历邓城时,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个人的思考,结合自然景色与历史传承,体现了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过邓城县作》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古诗,吴融通过对历史与自然的描绘,反映了自己对生命的思索与对历史的感慨。开头两句“不用登临足感伤,古来今往尽茫茫”,便直接传达出一种对历史的淡漠与无奈,尽管历史长河中充满了悲欢离合,但最终却似乎皆成过眼云烟。接下来的“未知尧桀谁臧否”,更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感到迷惘,似乎在说,无论是明君还是暴君,最终都难以确定评判。再到“楚垒万重多故事,汉波千叠更残阳”,描绘了楚地与汉水的壮丽景色,历史的沉淀在这美景中显得如此渺小,反映出一种无奈与惆怅。最后一句“到头一切皆身外,只觉关身是醉乡”,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将一切历史都视作身外之物,只在此时此刻的醉乡中寻求内心的安宁。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哲理性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否定句式表达了对旧事的无奈与感伤。
    • 第二联引入历史人物,表现了对历史的怀疑与思考。
    • 第三联则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无情。
    • 最后一句将诗意升华,反映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现实的超然。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身外”)、对仗(“万重”和“千叠”)等修辞,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意境。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对个人存在的体悟,以及对现实生活的超然态度,体现出一种哲学式的思考。


意象分析:

  • “楚垒”:象征着历史的叠加与文化的沉淀。
  • “汉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沧桑。
  • “醉乡”:象征着对现实的逃避与自我陶醉的状态。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尧”和“桀”分别象征什么?
      • A. 明君与暴君
      • B. 两位诗人
      • C. 自然与历史
    2. 诗中的“醉乡”指的是什么?
      • A. 现实的逃避
      • B. 一处美丽的地方
      • C. 历史的长河

答案

  1. A. 明君与暴君
  2. A. 现实的逃避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对人生的豪放与对酒的热爱,而吴融的《过邓城县作》则更偏向于对历史的沉思与哲理的探讨,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示了不同的诗歌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吴融传》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韶光将暮芳事未经托物念时濡毫成句 樱花 越歌(八首。约杨推官同赋) 春夜辞 秦宫谣 阅江楼记 送天台陈庭学序 王冕好学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廾字旁的字 同字框的字 多病多愁 坚卧烟霞 拿腔做势 包含棉的词语有哪些 拿斗 辵字旁的字 宿柳眠花 凉罐 騣滞 骨字旁的字 包含撩的成语 目字旁的字 青稞麦 前程远大 三星高照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