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21: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21:33
解连环 七月十四日坐雨有作
作者: 朱祖谋 〔清代〕
雨凉无极。傍西池渐浥,画屏猩色。
怅倦旅呼酒阑干,数不断唳鸿,远天如墨。
乱叶流红,蓦惊散鸳鸯踪迹。
对飘烟暗烛,罨画古帘,悄然乡国。
绿窗已拼怨抑。又天涯树树,哀响搀入。
便有约重梦香丛,怕前地漂花,总凝愁碧。
打尽枯荷,几曾减秋塘波力。
但赢得镜棱泪点,断云共滴。
这场雨凉爽无比,西池边的水渐渐被浸润,画屏的颜色如猩红般鲜艳。
我在酒阑边感到怅惘,旅途的疲惫让我无法不去呼唤酒,远处天际,鸿雁的叫声时断时续,天如墨染般深沉。
乱叶纷飞,惊散了水中的鸳鸯踪迹。
面对飘动的烟雾和暗淡的烛光,凭栏而望,古老的帘幕悄然无声,勾起了我对故乡的思念。
绿窗前的怨愁已经交织,远方的树木发出哀伤的声音,与我的情绪融为一体。
我曾约定重回那香气扑鼻的花丛,但对于漂浮的花瓣,我总是愁苦不已,心中满是忧伤的碧色。
打尽了枯萎的荷叶,秋塘的波澜似乎也减弱了。
但我却收获了镜子边的泪点,孤独的云彩也在滴落。
作者介绍:朱祖谋,清代诗人,生于江苏,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七月十四日,正值夏季,作者在雨中感受到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复杂的情感。
《解连环 七月十四日坐雨有作》是朱祖谋在一个雨天写下的作品,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的“雨凉无极”,让人感受到一丝清新与凉意,这种自然的变化与作者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随着诗句的推进,西池的水波、画屏的猩色、远处的鸿雁声,都在描绘着一种既美丽又哀伤的氛围。尤其是“蓦惊散鸳鸯踪迹”,让人感受到游子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奈,鸳鸯本是双栖的象征,而此时却散落无踪,象征着作者心中情感的失落。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深入探讨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一种对生命与情感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雨凉无极”是为了表达什么?
A. 雨水的清凉
B. 旅途的艰辛
C. 乡愁的深重
D. 自然的美丽
“怅倦旅”中的“倦”指的是什么?
A. 疲惫
B. 乡愁
C. 思念
D. 失落
诗中提到的“鸳鸯”象征什么?
A. 友情
B. 爱情
C. 亲情
D. 孤独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为对《解连环 七月十四日坐雨有作》的全面解析与赏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