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6:17
原文展示:
白鸟飞边望眼宽,兴来一吸酒杯乾。
土花渍雨铁梁涩,蔓草接秋冰井寒。
树拂晓风摇北土,水涵落日蹴西山。
书生岂识兴亡事,片瓦摩挲认建安。
白话文翻译:
白鸟在天边飞翔,视野开阔;兴致来了,举杯畅饮。
泥土被雨水浸湿,铁梁显得潮湿;蔓草与秋天的冰冷井水相连。
树木在晨曦中摇曳,北方的土地在风中轻轻摆动;水面映照落日,踢起西山的影子。
书生岂能懂得国家的兴衰,只有用手轻抚瓦片,才能认出那是建安时期的遗物。
注释:
- 白鸟:指的是白色的鸟,象征着自由与孤独。
- 杯乾:意指将酒杯一饮而尽,表达畅快的情绪。
- 土花:泥土中带有的花朵,形容雨后泥土的湿滑。
- 铁梁涩:指铁器因雨水而变得湿滑。
- 蔓草接秋:秋季的蔓草与冰冷的井水相连,表现出季节的变化与环境的冷清。
- 书生:指读书人,通常象征着知识与无知的对比。
- 片瓦:指古屋的瓦片,象征历史的痕迹。
典故解析:
- 建安:指的是三国时期的建安年间,著名的文学作品如《建安七子》出自这一时期,象征着政治动荡与文学繁荣。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杜瑛,元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展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悟。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古代遗址的感慨,表达对历史兴亡的反思与对时局的忧虑。
诗歌鉴赏:
《三台怀古 其二》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哲理思考的诗作。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历史遗迹,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与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开篇“白鸟飞边望眼宽”,描绘出一种开阔的视野,似乎预示着诗人内心的豁达。然而,随着酒杯的举起,诗人的兴致与对历史的思考交织在一起。在“土花渍雨铁梁涩”中,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湿润与沉重的氛围,象征着历史的厚重感与人事的无常。
接着,诗人在“书生岂识兴亡事”一句中,表达了对历史的无奈与无知,书生的知识无法抵御历史的风云变幻,反映出一种对时局的无力感。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勾勒出了一幅历史与现实交融的画卷,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白鸟”与“望眼宽”描绘出一种自由与开阔的境界。
- 第二句“兴来一吸酒杯乾”则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思考交织。
- 第三句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潮湿与寒冷,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无情。
- 后半部分通过“书生岂识兴亡事”反映出对历史的无奈,强调知识的局限性。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与拟人的手法,如“水涵落日”形象地描绘出自然景象的美丽,同时也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感慨与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兴亡事迹的无奈与对时局的忧虑。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白鸟:象征自由与孤独。
- 酒杯:代表了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 北土与西山:分别象征着方向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的“白鸟”象征什么?
- 诗人通过“书生岂识兴亡事”表达了什么?
- A. 知识的丰富
- B. 对历史的无奈
- C. 对未来的希望
- “土花渍雨”中的“渍”字意指: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诗人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
- 杜甫的《春望》也反映了对国家兴亡的思考。
-
诗词对比:
- 杜甫与杜瑛在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上有相似之处,杜甫的诗多侧重于社会现实,而杜瑛则更注重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二者共同展现了对时局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集》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