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1:13
望眼凭高入杳冥,偶随飞鸟到西陵。
波声冷撼苍厓石,霜气晨凝老树冰。
自谓摸金神可侮,岂知破冢鬼还憎。
却怜横槊英雄志,留与诗人说废兴。
远望高处,眼前进入无边的迷雾,偶尔跟随飞鸟飞到西陵。波涛声冷冷地冲击着苍苍的崖石,晨霜在老树上凝结成冰。我自以为打破金子之神可以不再畏惧,岂知破坏坟墓的鬼魂仍然厌恶我。惟有怜惜那些横槊而歌的英雄志向,留给诗人诉说兴亡的故事。
作者介绍:杜瑛,元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达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他的诗风深受当时社会动荡与历史变迁的影响。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作者对历史英雄的回想,以及对现代社会变迁的感慨中,表现出对过往英雄气概的怀念,以及对人间鬼神关系的思考。
这首诗以高远的视角开篇,描绘了一个迷雾弥漫的景象,读者仿佛置身于西陵的苍茫与神秘之中。诗人通过“飞鸟”这一意象,表达了他对自由与逍遥的向往。接着,波声与霜气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冷清而又沉静的氛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重。
“自谓摸金神可侮”一句,将诗人的自信与无畏展现得淋漓尽致,然而随之而来的“岂知破冢鬼还憎”则揭示了对历史与道德的反思。人们在追求物质与自由的同时,是否也在无意中触犯了某种禁忌?
最后,诗人以“却怜横槊英雄志”回归到对英雄豪情的感慨,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同时也在质疑现代人对英雄的遗忘。这首诗在字句之间流露出深邃的哲思,充满了对人性、历史与社会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人对历史与自身存在的思考;同时,表现了对英雄志向的怀念与对现代人对英雄的遗忘的批判,展现了深邃的哲学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望眼凭高入杳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破冢鬼”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全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