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鹊桥仙·风波平地》

时间: 2025-05-07 09:47:47

诗句

风波平地,尘埃扑面,总是争名竞利。

悟时不必苦贪图,但言任、流行坎止。

忽来忽去,何荣何辱,天也知人深意。

一帆风送过桐江,喜跳出、琉璃井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7:47

原文展示:

风波平地,尘埃扑面,总是争名竞利。悟时不必苦贪图,但言任流行坎止。忽来忽去,何荣何辱,天也知人深意。一帆风送过桐江,喜跳出琉璃井里。

白话文翻译:

风波在平地掀起,尘埃扑面而来,这一切都是为了争夺名利。当领悟到这一点时,不必过分贪图,只需顺应潮流,该停止时就停止。荣辱得失,来去匆匆,天也知道人的深意。乘着一帆风顺的船,穿过桐江,欣喜地跳出了那束缚的琉璃井。

注释:

  • 风波平地:比喻突如其来的麻烦或纷争。
  • 尘埃扑面:形容外界的干扰和纷扰。
  • 争名竞利:争夺名誉和利益。
  • 悟时:领悟到的时候。
  • 任流行坎止:顺应潮流,该停止时就停止。
  • 忽来忽去:形容荣辱得失的迅速变化。
  • 天也知人深意:天意也理解人的深层次意愿。
  • 一帆风送过桐江:比喻顺利地度过难关。
  • 琉璃井:比喻束缚和限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师侠,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对名利场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之时。

创作背景: 此诗反映了宋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追逐名利的现实,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反思和超脱。诗人在经历了名利场的纷争后,领悟到顺应自然、超脱世俗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风波平地、尘埃扑面的纷扰与争名竞利的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诗中“悟时不必苦贪图,但言任流行坎止”一句,体现了诗人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哲学思想。最后两句“一帆风送过桐江,喜跳出琉璃井里”,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摆脱束缚、追求自由的喜悦心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波平地,尘埃扑面:比喻社会纷争和外界干扰。
  2. 总是争名竞利:指出人们普遍追逐名利的现实。
  3. 悟时不必苦贪图:领悟到名利不必过分追求。
  4. 但言任流行坎止:只需顺应潮流,该停止时就停止。
  5. 忽来忽去,何荣何辱:荣辱得失的迅速变化。
  6. 天也知人深意:天意也理解人的深层次意愿。
  7. 一帆风送过桐江:比喻顺利地度过难关。
  8. 喜跳出琉璃井里:欣喜地摆脱束缚和限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风波平地”、“尘埃扑面”、“琉璃井”等,形象生动。
  • 对仗:如“忽来忽去,何荣何辱”,语言工整。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社会纷争和名利的追逐,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人认为顺应自然、随遇而安是人生的智慧,而摆脱束缚、追求自由则是人生的终极目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波平地:比喻突如其来的麻烦或纷争。
  • 尘埃扑面:形容外界的干扰和纷扰。
  • 琉璃井:比喻束缚和限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风波平地”比喻什么? A. 自然灾害 B. 社会纷争 C. 天气变化 D. 个人烦恼

  2. “悟时不必苦贪图”表达了什么思想? A. 消极避世 B. 顺应自然 C. 积极进取 D. 贪图享乐

  3. “一帆风送过桐江”比喻什么? A. 顺利度过难关 B. 航海冒险 C. 旅行愉快 D. 逃避现实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表达了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思想。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由。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赤壁赋》相比,赵师侠的《鹊桥仙·风波平地》同样表达了超脱世俗的思想,但前者更多地通过历史典故来表达,而后者则更直接地描绘了社会现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师侠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宋代诗歌。
  • 《中国古代文学史》:提供了宋代文学的背景和历史环境,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闻人岭南郊行 又赓张翼韵 入如来禅 思老试壮 咏燕子矶 庐山诗 鸡叫 东风 雪诗赓曹文寿韵 雨坠应落花赓徐瑛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金字旁的字 疈事 髟字旁的字 没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蹇连 木字旁的字 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巾字旁的字 风华浊世 衣赭关木 理应如此 铸甲销戈 凶危 衲客 禾字旁的字 引喻失义 猛虎深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