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42: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2:25
苍山过秦梁,山尽见川陆。
下马古成都,访垄得乔木。
扫箨开奠席,陨泪湿俎肉。
当时相如归,徒自盛车毂。
不问有是为,事乃今古独。
还因问耆旧,亦莫遗隐卜。
荒祠古柏下,残月杜鹃哭。
凭君约史笔,书作西来目。
苍茫的山脉越过秦梁,山的尽头可见川陆。
我下马于古成都,寻访那高耸的乔木。
扫去席上的杂草,泪水湿透了祭肉。
当年相如归来,徒然只见车轮的盛况。
不问这其中缘由,事情在今古之间独立。
还因问询年长者,也未曾遗忘隐秘卜卦。
荒凉的祠庙古柏下,残月中杜鹃在哭鸣。
请你借助史笔,记下这次西来的见闻。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白华,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以山水、咏史为主题。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情感真挚,常表现出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此诗作于梅尧臣送别范景仁学士归蜀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过往历史的感慨。诗中表现了对古成都的追忆和对历史的思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视。
梅尧臣的《送范景仁学士归蜀焚黄》是一首充满思古之幽情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绘壮丽的山川和古老的成都,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其中“苍山过秦梁,山尽见川陆”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壮阔的自然景象,暗示着归乡的旅途遥远而曲折。同时,诗人在此地留下了一段历史的回忆,表达了对友人归乡的祝福和对过去岁月的追思。
诗中“扫箨开奠席,陨泪湿俎肉”的画面极具情感,表现了诗人对生离死别的深刻感受,仿佛在为历史的长河中那些曾经的情感默默哭泣。相对的“当时相如归,徒自盛车毂”则透出一种无奈与惆怅,表明历史的盛况已成过往,唯有回忆留存。
整首诗以“凭君约史笔,书作西来目”作为结尾,既是对友人的托付,也是对历史的期许,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通过这首诗,梅尧臣不仅传达了深切的友情,也展示了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与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苍山过秦梁,山尽见川陆。
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色,暗示归途的遥远。
下马古成都,访垄得乔木。
表达了诗人下马停留,寻找古老成都的情景。
扫箨开奠席,陨泪湿俎肉。
祭祀的场景,表达了悲伤的情感。
当时相如归,徒自盛车毂。
提到历史人物,表达对过去盛况的惋惜。
不问有是为,事乃今古独。
反思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表现出对历史的独立思考。
还因问耆旧,亦莫遗隐卜。
向长者请教,尝试寻找历史的隐秘。
荒祠古柏下,残月杜鹃哭。
通过荒凉的场景表现哀伤,杜鹃鸟象征悲痛。
凭君约史笔,书作西来目。
托付历史记载,期待对往事的记录与传承。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与历史人事,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友人归乡的祝福。这种对历史文化的思考与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在表达友谊之余,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诗中提到的“古成都”是指哪个地方?
诗中“扫箨开奠席”中的“奠席”指的是什么?
“凭君约史笔”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