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7:4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7:48:07
昔日朱公子,雄豪不可追。
今来游故国,大冢屈称儿。
平日轻公相,千金弃若遗。
梁人不好事,名字寄当时。
鲁史盗齐豹,求名谁复知。
慎无怨世俗,犹不遭仲尼。
从前的朱公子,英豪之姿无人能比。
如今我回到故乡,看到他的墓,令人感叹他不过是个孩童。
平日里轻视公卿的他,曾经千金之身竟如同弃物。
梁国的人不重视他,名字仅仅寄托在当时。
鲁国的史书把齐国的豹盗走,如今又有谁能记得他?
应当小心对待世俗,不要怨恨,难道还不如仲尼?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包括诗、词、文等多方面,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著称。
创作背景:
该诗写作于苏轼晚年,反映了他对历史人物朱亥的怀念与思考。朱亥在历史上虽有杰出表现,但最终被世人遗忘,诗中表现出对英雄不被世俗所知的感慨。
整首诗透视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历史的遗忘与世俗的轻视。诗人通过对朱亥的追忆,表达了对英雄人物遭受遗忘的无奈和失落感。开篇提及朱亥的英豪之姿,立刻营造出一种昔日风光的对比。接下来的描写,朱亥的墓只被视作孩童般的存在,反映了人们对曾经英雄的轻视。
在第四、五句中,诗人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社会对个人名声的无情,梁国的人对朱亥的名声不屑一顾,而历史的记载也只是随意提及。最后一句点出诗人对世俗的不满,体现了他对英雄理想的坚守,这既是对朱亥的怀念,也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整首诗在情感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有对英雄的赞美又有对世俗的批判,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思想深度和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昔日朱公子,雄豪不可追。”
追忆过去,朱亥的英豪气概让人无法比拟。
“今来游故国,大冢屈称儿。”
回到故乡,看到朱亥的墓,感叹他如今的状态被贬低。
“平日轻公相,千金弃若遗。”
朱亥曾经的地位和财富,如今被人们视为无物。
“梁人不好事,名字寄当时。”
梁国的人对他的事迹不重视,他的名字仅存于过去。
“鲁史盗齐豹,求名谁复知。”
历史上英雄的事迹被窜改或遗忘,谁还记得他的名声呢?
“慎无怨世俗,犹不遭仲尼。”
不要怨恨世俗,甚至连孔子也未能摆脱这样的命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历史人物的遗忘与世俗对英雄的无情,提醒人们在对待过去和英雄时应有更多的反思与尊重。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朱亥在诗中被描绘成什么样的角色?
诗中提到的“仲尼”指的是谁?
诗中对朱亥的评价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苏轼的《朱亥墓》更多地探讨了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而李白则更强调豪情壮志。两者都展现了对人生短暂和历史遗忘的深刻思考,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深入理解苏轼的《朱亥墓》,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