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3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3:53
君不见,水马儿,步步逆流水。
大江东流日千里,此虫趯趯长在此。
君不见,鴳滥堆,决起随冲风。
随风一去宿何许,逆风还落蓬蒿中。
二虫愚智俱莫测,江边一笑无人识。
你可曾见过水边的小虫子,它一步步逆着流水而行。
大江每天东流千里,而这虫子却在此处悠然自得。
你可曾见过那随风而起的鸭子,随风而去却不知归处。
逆风时则落入蓬蒿之间,难以找到归宿。
这两只虫子无论聪明与愚蠢都难以理解,江边一笑却无人能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词作均有卓越成就,以雄浑壮阔的气魄和深邃的思想而著称。苏轼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波折,但他的文学创作始终保持着高水准。
《二虫》是苏轼在流亡生涯中的一篇作品,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哲理思考,表达了对命运和人生的感慨。诗中通过虫与鸭的对比,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选择的自由。
《二虫》是一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作,它通过虫与鸭的形象,展现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命运的无常。诗中反复提到的“水马儿”和“鴳滥堆”这两个意象,分别象征着在顺境中逆流而上与在逆境中随风而逝的生命状态。虫子顽强地在逆水中游动,象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鸭子则随风而动,表现出对环境的无奈与随遇而安。
苏轼在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他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理解。诗的最后一句“江边一笑无人识”更是引人深思,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与无奈。在这首诗中,苏轼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同时也传达出对生命的思考。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选择与命运的无常,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与对自由的渴望。通过虫与鸭的对比,苏轼展现了人类在生活中面对的不同境遇。
《二虫》中提到的“水马儿”象征什么?
A. 坚韧不拔
B. 随风而动
C. 无所归依
诗中“随风一去宿何许”表达了什么?
A. 方向感
B. 失落与迷失
C. 快乐与自由
整首诗的核心主题是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人生的选择与命运的无常
C. 对友谊的思考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苏轼的《二虫》更侧重于对生命状态的思考而非对生活的豪放态度。李白表达了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而苏轼则通过虫与鸭的对比,深入探讨了选择与命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