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论语 慎终追远》

时间: 2025-05-01 03:38:41

诗句

三千三百皆天秩,第一无如事死难。

丧祭两端无愧悔,民风行作舜时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8:41

原文展示:

三千三百皆天秩,第一无如事死难。丧祭两端无愧悔,民风行作舜时看。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三千三百的礼仪都是天定的秩序,其中最难的莫过于处理丧事。在丧葬和祭祀的过程中没有愧疚和悔恨,这样的民风可以与舜的时代相媲美。

注释:

字词注释:

  • 三千三百:指古代礼仪的总数,这里泛指所有的礼仪。
  • 天秩:天定的秩序,指礼仪的规范。
  • 事死难:处理丧事被认为是最难的礼仪。
  • 丧祭:丧事和祭祀。
  • 无愧悔:没有愧疚和悔恨。
  • 民风:民众的风俗习惯。
  • 舜时:指舜帝统治的时代,被认为是理想的社会状态。

典故解析:

  • 舜时: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明君主,他的时代被视为理想的社会状态,民风淳朴,政治清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歌多涉及社会风俗和道德伦理,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古代礼仪的看法,特别是对丧葬和祭祀的重视。作者认为这些礼仪是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应当被认真对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礼仪的描述,强调了丧葬和祭祀的重要性。作者认为这些礼仪不仅是天定的秩序,而且是衡量一个社会道德风尚的标准。诗中的“三千三百皆天秩”一句,概括了所有礼仪的神圣性和必要性,而“第一无如事死难”则突出了丧事的特殊地位。最后两句“丧祭两端无愧悔,民风行作舜时看”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希望通过遵守礼仪来达到舜时代的淳朴民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千三百皆天秩”:这句话概括了所有礼仪的神圣性和必要性,认为礼仪是天定的秩序,不可违背。
  • “第一无如事死难”:这句话强调了丧事的特殊地位,认为处理丧事是最难的礼仪。
  • “丧祭两端无愧悔”:这句话表达了在丧葬和祭祀过程中应当没有愧疚和悔恨,体现了对礼仪的认真态度。
  • “民风行作舜时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希望通过遵守礼仪来达到舜时代的淳朴民风。

修辞手法:

  • 比喻:“三千三百皆天秩”中的“天秩”比喻礼仪的神圣性和必要性。
  • 对比:“第一无如事死难”通过对比突出了丧事的特殊地位。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强调礼仪的重要性,特别是丧葬和祭祀的礼仪。作者认为这些礼仪是社会秩序和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应当被认真对待。通过遵守礼仪,可以达到理想的社会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天秩:象征礼仪的神圣性和必要性。
  • 丧祭:象征对逝者的尊重和对生命的敬畏。
  • 舜时:象征理想的社会状态和淳朴的民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三千三百”指的是什么? A. 天定的秩序 B. 古代礼仪的总数 C. 丧葬和祭祀的仪式 D. 舜时代的民风

  2. 作者认为最难的礼仪是什么? A. 婚礼 B. 丧事 C. 祭祀 D. 宴会

  3. 诗中的“舜时”象征什么? A. 理想的社会状态 B. 古代的礼仪 C. 天定的秩序 D. 丧葬和祭祀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礼记·丧服小记》:详细记载了古代丧葬礼仪的规范。
  • 《诗经·大雅·文王》:其中涉及了对先祖的祭祀和对礼仪的重视。

诗词对比:

  • 《论语》中的“慎终追远”与《礼记·丧服小记》在内容上都强调了丧葬和祭祀的重要性,但前者更侧重于道德伦理的层面,而后者则详细记载了具体的礼仪规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礼记》:详细记载了古代礼仪的规范,包括丧葬和祭祀的礼仪。
  • 《论语》: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其中涉及了对礼仪的看法和重视。
  •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不乏对礼仪和道德的探讨。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与人约访林处士阻雨因寄 咏蚊 咏史五首其五·周人 咏史五首其四·商人 咏史五首其三·夏后氏 鹦鹉 应製赏花钓鱼 忆杭州西湖 移丹阳郡先游茅山作 依韵和襄阳王源叔龙图见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走字旁的字 违强陵弱 聿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殳字旁的字 弋字旁的字 饮醇自醉 荒惑 延回 追风掣电 餔糟啜漓 鋭笔 颇偏 波开头的成语 谨强 包含札的词语有哪些 杜渐防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