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4:52
正月十六日送子虡至梅市归舟示子遹
陆游 〔宋代〕
策府还山白尽头,一廛随分葺菟裘。
看灯虽幸新春健,无食犹怀卒岁忧。
稚子与翁俱襏襫,大儿出塞习兜鍪。
它时别作谋生计,卖药惟当学伯体。
这一天正是农历正月十六,送走了儿子虡前往梅市归舟。
我从策府返回,白色的山头在眼前尽头,一间小店还在修缮菟裘(即用菟丝子编制的衣服)。
看着灯笼虽然庆幸新春的强健,但没东西吃依然怀有去年的忧愁。
小儿与老翁都在穿着长袍,大儿子出征边塞学习打仗的装备。
将来分开时要谋生计,卖药当然应该学习伯乐的本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晚号渔隐,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和散文家。陆游一生致力于诗词创作,其作品反映了他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和个人的理想追求。其诗风豪放,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于家庭和社会的深切关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正月十六,节后初始,正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时刻,诗中通过对家人、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思考与不安。
陆游的《正月十六日送子虡至梅市归舟示子遹》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通过对时节的描写与对家庭成员的关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策府还山白尽头”,不仅描绘了一个返乡的场景,也隐含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随着“看灯虽幸新春健”,诗人虽庆幸新春的到来,但“无食犹怀卒岁忧”则道出了他内心的忧虑,显示出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在“稚子与翁俱襏襫”中,诗人表现了家庭的温暖与亲情的深厚,而“大儿出塞习兜鍪”则透露出对未来的期盼与对战争的忧虑。这种代际之间的传承与责任感,令人深思。最后两句“它时别作谋生计,卖药惟当学伯体”则是对未来生活的规划与期待,显示出诗人对生计的理性思考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表达了复杂的情感,既有对亲情的珍视,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体现了陆游一贯的风格:既关注个人情感,又不失对社会的思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家庭、生活与社会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在新春佳节中对未来的期望与现实的担忧,展现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与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诗人陆游的字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大儿子正在学习什么?
诗中提到的“菟裘”是用什么材料编织的?
陆游与杜甫的诗作均反映了对国家和亲情的关切,但陆游更侧重于个人的生活忧虑与家庭责任,而杜甫则更加关注国家的动荡与民生疾苦。通过两者的对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宋代与唐代诗人的不同风格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