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2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26:10
《翊善余公挽诗二首》 ——李弥逊
弱冠声名翰墨场,一官小试活人方。
二王宾客推清介,半刺规横与善良。
可但仁风薰晋鄙,犹怜奇节老阌乡。
康宁寿考犹馀事,兰玉阶亭久更芳。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轻才俊的形象,他在文坛上声名显赫,刚刚在官场上有所起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曾经的宾客推崇他清白高洁的品格,他的为人处世遵循着正直与善良。尽管如此,他的仁德之风还是能够感动那些偏远地区的人们,也令人惋惜他在故乡的奇特品格。对他来说,长寿安康仍然是值得关注的事情,而在美好的环境中,他的名声和才华依然会继续绽放。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以清新雅致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人物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李弥逊对一位名为余公的朋友的追悼,表达了对朋友生前德行的赞美和对其离世的惋惜,展现了友情的深厚与人品的高洁。
《翊善余公挽诗二首》是一首以挽歌形式写成的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余公的怀念,更通过对其生平的回顾,展示了其卓越的才华与高洁的人品。首联“弱冠声名翰墨场”开篇直入主题,勾勒出余公年轻时在文学界的崭露头角,紧接着提到他在官场的小有作为,显示出他不仅优秀于文,也不乏行政能力。接下来的“二王宾客推清介”,则将余公与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相提并论,突显其清白高洁的品格,给人以崇高的敬意。
整首诗语言洗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朋友深厚的感情与无限的怀念。同时,诗中运用了一系列意象,如“仁风”、“兰玉”等,表现出人性中的美好和追求高尚品德的向往,令读者在悼念之余,获得对人生的深思与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友人的追忆,表现了对其卓越才能与高尚品德的敬仰,同时也传达了对人生、友情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弱冠”指的是几岁?
“二王”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兰玉阶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侧重于豪放与畅快,而李弥逊则更注重于对友人的思念与品德的赞美,前者注重个体的豪情,后者则强调温情与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