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千秋岁引 其一》

时间: 2025-05-02 13:27:57

诗句

席上金尊,门前钿毂。

别泪千行滴银烛。

飘摇素波鲤信滞,丁东露夜虬签促。

水精帘,紫罗幂,掩空局。

愁外故山眉黛绿。

双燕到时巢君屋。

鼓瑟弹筝手如玉。

春来梦为飘瓦雨,秋来看取横波目。

旧家人,小年事,风流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27:57

原文展示:

席上金尊,门前钿毂。别泪千行滴银烛。飘摇素波鲤信滞,丁东露夜虬签促。水精帘,紫罗幂,掩空局。愁外故山眉黛绿。双燕到时巢君屋。鼓瑟弹筝手如玉。春来梦为飘瓦雨,秋来看取横波目。旧家人,小年事,风流足。

白话文翻译:

席上放着金色的酒杯,门前的轿子装饰华丽。离别的泪水像千行细流滴落在银色的蜡烛上。波涛翻滚,鲤鱼的信件被阻滞,夜晚的露珠声催促着虬龙的签条。水晶帘子,紫色的披风,遮住了空荡的局面。愁苦之外,故乡的山眉如黛色般青翠。双燕在适时回到你的屋子筑巢。弹奏瑟琴和筝乐的手如同玉石一般。春天来时梦中有飘洒的瓦片雨,秋天来看时则是横波的双眸。旧家的人,小年的故事,都是风流的足迹。

注释:

  • 金尊: 古代盛酒的器皿,象征富贵。
  • 钿毂: 装饰华丽的轿子,表示身份地位。
  • 千行: 形容泪水很多。
  • 鲤信: 比喻书信或消息。
  • 虬签: 旧时用来占卜的签条。
  • 水精帘、紫罗幂: 形容精美的帘子和披风,营造出一种华丽的意境。
  • 故山眉黛绿: 形容故乡的山青翠如黛,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
  • 鼓瑟、弹筝: 形容音乐的优美。

典故解析: “水精帘”与“紫罗幂”反映了古代文人对生活环境的细腻观察与描绘,常被用于表现婉约的情感。双燕归巢象征团圆与归属,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亲情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乔大壮,近代诗人,其作品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风格独特。生活在动荡年代,他的诗作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离别之际,表达了作者对亲友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千秋岁引 其一》是一首深具情感的词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愁苦和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以“席上金尊,门前钿毂”引入,描绘了宴席的华丽与繁华,暗示着生活的富裕与表面的欢愉,但随之而来的“别泪千行滴银烛”又让人感受到离别的痛苦。此处对比明显,突出了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

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飘摇素波鲤信滞”与“丁东露夜虬签促”,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无奈。夜晚的露珠声与鲤信的滞留,象征着对亲友的消息的渴望与焦急。诗中“水精帘,紫罗幂,掩空局”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被遮掩的孤寂,仿佛一切美丽的表象下隐藏着无尽的愁苦。

在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时,“愁外故山眉黛绿”生动地描绘了故乡的美丽,让人心生向往,而“鼓瑟弹筝手如玉”则展现了音乐的美好与和谐,仿佛能暂时抚慰内心的伤痛。最后,诗人以“春来梦为飘瓦雨,秋来看取横波目”,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春秋交替间,梦与现实交织,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工整优美,内容上更是情感真挚,极富表现力,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席上金尊,门前钿毂: 描写宴席上的奢华与外面的华贵轿子,暗示了社会地位与表面繁华。
  2. 别泪千行滴银烛: 通过离别的泪水滴落在蜡烛上,表现离别的悲伤。
  3. 飘摇素波鲤信滞: 描绘信件未到的焦虑,情感流动的阻滞。
  4. 丁东露夜虬签促: 夜晚的露水声与占卜签的催促,增强了时间的紧迫感。
  5. 水精帘,紫罗幂,掩空局: 形象化的装饰,渲染出一种孤独、空旷的氛围。
  6. 愁外故山眉黛绿: 通过自然描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愁苦之外的美丽。
  7. 双燕到时巢君屋: 燕子回巢,象征团圆与归属。
  8. 鼓瑟弹筝手如玉: 音乐的优雅与和谐,抚慰心灵。
  9. 春来梦为飘瓦雨,秋来看取横波目: 对春秋交替的哲思,梦与现实的交融。
  10. 旧家人,小年事,风流足: 结尾处总结旧时光的温暖与回忆。

修辞手法:

  • 比喻: 例如“别泪千行”,用泪水的流动比喻离别的哀伤。
  • 拟人: “丁东露夜”,将露水声拟人化,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离别的伤感、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金尊: 象征富贵与奢华。
  • 银烛: 代表离别时的哀愁。
  • 素波鲤信: 传递信息的希望与无奈。
  • 故山眉黛绿: 故乡的美好,表现思乡情绪。
  • 双燕: 象征团圆与归属的美好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尊”指的是什么? a) 酒杯 b) 书籍 c) 轿子

  2. “别泪千行滴银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离别的伤感 c) 忧虑

  3. “春来梦为飘瓦雨”中的“瓦雨”象征什么? a) 美好的回忆 b) 时光的流逝 c) 自然的变化

答案:

  1. a) 酒杯
  2. b) 离别的伤感
  3. c) 自然的变化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愁苦,且更加细腻,情感上更为内敛。
  • 与苏轼的《水调歌头》相比,乔大壮的词更为直接,情感表达更为直接,但同样在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上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现代诗词鉴赏与解读》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不出吟 弄笔吟 生男吟 首尾吟 其一二七 南园南晚步思亡弟 首尾吟 其八十七 题淮阴侯庙十首 牧童 首尾吟 其五 逍遥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舟字旁的字 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柳眉剔竖 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女字旁的字 身价百倍 塞责 爌晃 涓埃之功 金字旁的字 响和景从 車字旁的字 麦字旁的字 包含夕的词语有哪些 迁迹 文治武功 岂况 金汤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