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

时间: 2025-05-02 20:46:30

诗句

深秋庭院,残暑全消退。

天幕回,云容碎。

地偏人罕到,风惨寒微带。

初睡起,翩翩戏蝶飞成对。

叹息谁能会。

犹记逢倾盖。

情暂遣,心常地。

沈沈音信断,冉冉光阴改。

红日晚,仙山路隔空云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46:30

原文展示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
作者: 李之仪 〔宋代〕

深秋庭院,残暑全消退。
天幕回,云容碎。
地偏人罕到,风惨寒微带。
初睡起,翩翩戏蝶飞成对。
叹息谁能会。
犹记逢倾盖。
情暂遣,心常地。
沈沈音信断,冉冉光阴改。
红日晚,仙山路隔空云海。

白话文翻译

在深秋的庭院中,残留的暑气已经完全消散。天空渐渐变蓝,云朵也显得破碎。地面偏僻,人迹罕至,寒风带着微微的凄凉。刚刚起床,看到翩翩起舞的蝴蝶成双成对,感慨谁能理解我的心情。仍旧记得与倾盖相逢的那一刻。情感暂时放下,心情却常常沉重。音信全无,时间悄然流逝。夕阳西下,远处的仙山与我隔着空中的云海。

注释

  • 倾盖:指相遇时的情景,常用来形容男女初识时的美好瞬间。
  • 冉冉:形容缓慢、渐渐地,常用来描写时间的流逝。
  • 仙山:传说中的山,常用作隐喻,象征理想或不可及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之仪,字千里,号紫阳,宋代著名词人,与李清照同为宋朝词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词风清新婉约,常常抒发细腻的情感,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

《千秋岁》创作于深秋时节,诗人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正值人生的某个阶段,诗人感受到光阴的流逝与情感的断裂,表现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鉴赏

李之仪的《千秋岁》以深秋的庭院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画面。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示了秋天的萧瑟与凄凉,尤其是“深秋庭院,残暑全消退”的开头,直接引入了季节的变迁,给人一种凉意袭来的感觉。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抒发了自己对往事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叹息谁能会”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理解自己情感的渴望与无奈,似乎在诉说着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愁苦。随着时间的推移,“冉冉光阴改”描绘了时间流逝的无情,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忧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爱情与岁月的感慨。结尾的“红日晚,仙山路隔空云海”则将思绪引向远方,既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与隔绝,形成了深远的意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深秋庭院,残暑全消退:描绘了深秋的庭院,残存的夏日气息已经消散,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天幕回,云容碎:天空逐渐清澈,云朵变得稀疏,反映出秋天的晴朗和清新。
  3. 地偏人罕到,风惨寒微带:偏僻的地方人迹罕至,寒风送来一丝凄凉,渲染出孤独的感觉。
  4. 初睡起,翩翩戏蝶飞成对:刚醒来时,看到成双的蝴蝶在嬉戏,象征着美好的爱情。
  5. 叹息谁能会:感叹能理解自己心情的人少之又少,流露出孤独感。
  6. 犹记逢倾盖:仍然记得与他人相遇的美好瞬间。
  7. 情暂遣,心常地:虽然暂时放下情感,但内心依然沉重。
  8. 沈沈音信断,冉冉光阴改:音信全无,时间缓缓流逝,表现了对往日的追忆。
  9. 红日晚,仙山路隔空云海:夕阳西下,远处的仙山被云海隔开,象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仙山”比作理想的境地,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拟人:蝴蝶的飞舞被赋予生命,展现美好情感的向往。
  • 对仗:如“深秋庭院”与“红日晚”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伤和对爱情的追忆,展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传达出对生活的感慨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天:象征着凋零与孤独。
  • 蝴蝶:象征着爱情与美好。
  • 仙山:理想与梦想的象征,代表着遥不可及的目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什么?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叹息谁能会”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幸福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开心
  3. 诗中提到的“仙山”象征什么?

    • A. 现实
    • B. 理想
    • C. 家乡
    • D. 朋友

答案

  1. C. 秋天
  2. B. 孤独
  3. B. 理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如梦令》 - 李清照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爱情怀念的感受。其词风更为柔婉,情感更加细腻,展现了女性特有的感性思维。

粗略解读

虽然两首诗歌都表达了对时间和爱情的感慨,但李之仪更多地表现出一种孤独和对理想的追求,而李清照则渗透出女性特有的柔情和细腻的情感波动。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值得深入探讨与欣赏。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观仁辅林黄门宅看莲诗戏次其韵 送履庵子鸣凤侍父南行次韵 送萧履庵之镇宁二首 其二 送萧履庵之镇宁二首 其一 送陈翁归攸用前韵一首 次韵杨应宁久旱三首 其三 次韵杨应宁久旱三首 其二 次韵杨应宁久旱三首 其一 送吴江陈知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直抒己见 令行禁止 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习以为常 谑浪笑傲 倍道而进 黑字旁的字 力字旁的字 羲皇上人 马字旁的字 阙陷 吝惜 包含傥的词语有哪些 米字旁的字 日月无私照 車字旁的字 邢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