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4:3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4:30:44
减字木兰花·中秋多雨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中秋多雨。常是尊罍狼藉去。
今夜云开。须道姮娥得得来。
不知云外。还有清光同此会。
笛在层楼。声彻摩围顶上头。
中秋节常常多雨,往往是酒杯狼藉而去。
今夜云开,应该说嫦娥得以来到。
不知道云外,还是否有清辉与此同聚。
楼上传来笛声,响彻摩天的顶上。
“姮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与月亮相关,常常用来象征孤独和美丽。嫦娥奔月的故事深受人们喜爱,成为中秋节的象征之一。诗中提到“清光”,则引申出对月亮的思念和向往。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与苏轼、米芾并称为“宋四家”。其诗风豪放,语言清新,善于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中秋时节,正值多雨的季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月亮的思念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这首《减字木兰花·中秋多雨》以中秋节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多雨的夜晚,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表现了对月亮的渴望与思念。开篇“中秋多雨”便引出了气候的变化,常常伴随着酒醉而去,暗示了节日的欢乐与忧愁。在“今夜云开”一语中,诗人期待着云层的散去,象征着对嫦娥的期盼与向往。整个诗歌通过对时节的描写,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团圆的渴望。
诗中通过“笛在层楼”描写了高楼上的笛声,声响传遍摩天顶,表现出一种清脆悠扬的意境,既有对音乐的欣赏,也隐含着对现实的反思。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层次分明,浑然天成,展现了黄庭坚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中秋节的感慨,既有对欢乐的回忆,也有对孤独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珍惜。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姮娥”象征什么?
诗的开头“中秋多雨”有什么意图?
诗中“清光”指的是什么?
答案:1-B,2-D,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但黄庭坚的诗更多地融入了自然现象,展现了细腻的观察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