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5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50:36
漳水咽。千秋绕台址,翠波如缬。阿瞒穗帐,当时徒设。疑冢都非葬地,问西陵何处藏骨。哀歌彻。几多香泪,滴残空穴。若果髯孙雄杰。约刘郎连兵撇捩。破邺城登台一醉,方成宏烈。痴绝。争荆楚,遂致吴蜀,前盟虚结。两分裂。铜雀高栖汉月。
漳水潺潺流动,千秋岁月缭绕着台的遗址,翠绿的波浪像丝绸一样。阿瞒的帐幕,昔日只是一种空设。疑惑的坟墓并非真正的葬地,问西陵的墓地究竟在哪里藏着那些骨骼。哀歌已经传遍,多少香泪,滴落在空洞的穴中。如果果然是髯孙这样的英雄,曾与刘郎联手,抛弃兵器。醉倒在破败的邺城,才算得上成就伟业。痴迷于此,争夺荆楚,最终导致了吴蜀之间的虚假盟约。两者分裂开来,铜雀高高栖息在汉月之下。
作者介绍:王时翔,清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描绘历史人物和事件,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情感深度。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清代,历史背景与三国演义密切相关,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与思考,以及对权力斗争的深刻反思。
《玉京秋》是一首情感深邃、意象丰富的古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传达出诗人对历史的思索与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感慨。开篇的“漳水咽”,以清澈流动的水声引入,给人以宁静的感觉,但随之而来的千秋往事却令人感到沉重。诗人借助对台址和西陵的描绘,回顾了历史的沧桑,表达了对逝去英雄的怀念。
诗中提到的阿瞒、髯孙等历史人物,不仅是对三国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权力斗争的深刻反思。通过“疑冢都非葬地”的自问自答,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真实性的怀疑与对英雄命运的无奈。尤其是“哀歌彻,几多香泪”,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感受紧密结合,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最后的“铜雀高栖汉月”更是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暗示着历史的延续与变化,使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既悲壮又深刻的历史意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英雄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权力斗争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阿瞒”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刘备
B. 曹操
C. 孙权
D. 诸葛亮
“漳水咽”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宁静
B. 哀伤
C. 欢快
D. 忧愁
诗中提到的“铜雀”代表了什么?
A. 自然之美
B. 权力与荣耀
C. 英雄之梦
D. 历史遗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