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2:30: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30:25
韶州观音岩
维舟此山下,磴道蹑云根。
绝境疑无地,惊涛涌是门。
红尘飞不到,白鸟自孤鶱。
向晚诸天寂,江山月半痕。
在这座山下,我乘舟而来,沿着石阶缓缓攀登,仿佛踏上了云的根基。在这绝境之中,让人怀疑是否还有人间,耳边传来惊涛拍岸的声音,仿佛是某种神秘的入口。红尘的纷扰飞不及这里,只有那孤独的白鸟在空中翱翔。临近黄昏,四周变得无比寂静,江山的轮廓在月光下隐隐显现,仿佛只留下了半个痕迹。
“红尘”常用于形容繁华世俗生活的喧嚣,与“白鸟”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一种逃离世俗、追求内心安宁的意境。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
作者介绍:苏群岳,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以自然风光和人生感悟为题材,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韶州观音岩,可能是诗人游历时的即兴之作,描绘了岩石与江水的壮丽景观,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韶州观音岩》以其清丽的自然描写和深远的哲理思考而引人入胜。全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刻画,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自然场景。诗的开头以“维舟此山下”引入,营造出一种亲近大自然的氛围,随后“磴道蹑云根”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如梦似幻的境界,仿佛在云端行走,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绝境疑无地,惊涛涌是门”则是对现实与自然的深刻感悟。在这里,诗人似乎置身于一个绝境,然而却又通过惊涛的声音感受到了一种生机与力量。这种矛盾的情境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似乎在暗示着人们应当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红尘飞不到,白鸟自孤鶱”通过孤独的白鸟象征了超脱与宁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逃避与渴望。而“向晚诸天寂,江山月半痕”则以黄昏的意境收尾,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情感,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自然的美好与内心的宁静。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反映了出世的情怀,强调了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内心平和的重要性。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红尘”指的是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惊涛涌是__”,这个“门”象征着__。
判断题: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世间的厌倦。 (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韶州观音岩》的艺术魅力及其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