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0:14
题永忻寺影堂
作者: 项斯 〔唐代〕
不遇修寺日,无钱入影堂。
故来空礼拜,临去重添香。
僧得名难近,灯传火已长。
发心依止后,借住有邻房。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前往永忻寺时的失落感。由于没有赶上修缮寺庙的日子,他没有钱进入影堂。于是他空手前来礼拜,临走时又重新点上香烛。虽然寺中的僧人名声显赫,但自己与他们的距离却很遥远,灯光传递的火焰已经燃烧了很久。发心依止于此之后,他只能借住在邻近的房子里。
作者介绍:项斯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那个文人辈出的时代,诗风多表现出对佛教的崇敬和对世事的感悟。他的作品常常蕴含哲理,反映出一种淡然的心态。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项斯前往永忻寺时,反映了他对寺庙修缮的遗憾和对僧人名声的钦佩,同时也表达了他在宗教信仰上的追求与现实生活的无奈。
这首《题永忻寺影堂》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宗教场所时的复杂心情。开篇表达了对修寺日的错过,流露出一种失落感。诗人虽有礼拜之心,却因经济拮据无法进入影堂,展现出一种心灵上的缺失与无奈。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通过“故来空礼拜”来体现他对宗教的执著,尽管没有实际的物质献祭,他依然保持着一种精神上的虔诚。特别是在“临去重添香”一句中,诗人用点香这一行为,象征着对佛教的恭敬和信仰的持续。
“僧得名难近”一句则反映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距离,虽然僧人名声显赫,但诗人感到难以接触,透出一丝孤独与失落。最后一句“借住有邻房”则显示出他在宗教追求上的无奈与现实的困境,虽然他有心归依佛教,但在物质条件的限制下,只能暂时寄身于邻近的房子。
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而有力,情感上真实而深刻,体现了诗人对宗教的敬仰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发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人为何未能入影堂?
A. 没有赶上修缮的日子
B. 没有时间
C. 没有兴趣
D. 没有朋友
诗中提到的“添香”代表了什么?
A. 物质的奉献
B. 对佛的敬仰
C. 烹饪
D. 友情
诗人对僧人的态度是?
A. 亲近
B. 疏远
C. 无所谓
D. 反感
答案:1.A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