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南歌子》

时间: 2025-05-04 00:30:35

诗句

柳暗蝉声静,花深蝶梦酣。

碧天如水月光寒。

更有何人同倚、玉阑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30:35

原文展示

南歌子
作者: 黄琬璚 〔清代〕

柳暗蝉声静,花深蝶梦酣。
碧天如水月光寒。
更有何人同倚玉阑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夏夜,柳树遮蔽了阳光,蝉声悄然无声,花丛深处,蝴蝶在梦中安睡。月光如水般清冷,映照在碧蓝的天空下。此时,诗人心中情感涌动,却又不知还有谁能与自己一同依偎在这美丽的玉阑干上。

注释

  • 柳暗:柳树繁茂遮蔽阳光,环境显得幽暗。
  • 蝉声静:蝉鸣声停,表明环境的静谧。
  • 花深蝶梦酣:花丛深处,蝴蝶沉浸在梦中,形象生动描绘了宁静的夏日景象。
  • 碧天如水:指天空湛蓝,清澈如水。
  • 月光寒:形容月光清冷,增添了夜的寂静。
  • 同倚:一起依靠,表达对陪伴的渴望。
  • 玉阑干:指精致的栏杆,象征着美好和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琬璚,清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这首《南歌子》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诗人借景抒情,表现个人的情感与思绪,同时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与珍视。

诗歌鉴赏

《南歌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夏夜,诗人在描写环境的同时,流露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首联“柳暗蝉声静,花深蝶梦酣”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柳树的阴影与静谧的蝉声相互交织,令人感受到一种难得的宁静。接着,诗人用“碧天如水月光寒”勾勒出夜空的清澈与寒冷,月光的清冷与静谧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感受。最后一句“更有何人同倚玉阑干”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渴望有人陪伴,共同欣赏这一刻的美好,然而在诗中却流露出一种孤独感,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柳暗蝉声静”:柳树繁茂,遮住阳光,蝉声沉寂,营造出幽静的氛围。
    2. “花深蝶梦酣”:花丛深处,蝴蝶在梦中沉醉,带出夏日的宁静与美好。
    3. “碧天如水月光寒”:天空湛蓝如水,月光冷清,增强了夜的寂静与孤寂感。
    4. “更有何人同倚玉阑干”:表达对陪伴的渴望,增添了情感的层次和深度。
  •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了拟人和对仗等修辞手法。通过生动的自然描绘,使景物更具生命感,同时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孤独、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渴求展开,表达了诗人对陪伴的向往,以及在宁静景色中触发的内心情感。

意象分析

  • :象征柔美与生命,代表着自然的繁茂。
  • :代表夏天的声音,象征着生命力与时间的流逝。
  • :象征美丽与短暂,带出生活的瞬息万变。
  • 月光:象征孤独与清冷,反映内心的情感状态。
  • 玉阑干:象征美好与高雅,表达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碧天如水”中的“水”指的是什么?

    • A. 河流
    • B. 天空的颜色
    • C. 月光
    • D. 露珠
  3. 诗人希望与谁一同倚靠玉阑干?

    • A. 朋友
    • B. 爱人
    • C. 家人
    • D. 无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思念之情。
  • 苏轼的《水调歌头》:对月的描写,展现了孤独与思念。

诗词对比

  • 比较黄琬璚的《南歌子》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均描绘了夜晚的景色,但黄琬璚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李白则以直接的情感表达为主,展现了不同的风格和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黄琬璚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流派与风格》

相关查询

三叠 古意二十韵 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 其十七 水龙吟 其二 挽搏谏议三首 赠施道州二首 真州北山 小寺 端嘉杂诗二十首 有感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幄的词语有哪些 青松落色 入来 立刀旁的字 流泝 龙字旁的字 油头粉面 柏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风壤 遗风余习 矢字旁的字 车辙马迹 至字旁的字 闳厚 游云惊龙 糸字旁的字 三头二面 包含驼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