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4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49:39
晨登吴山上,四望长叹嗟。
借问胡叹嗟?狭路险且邪。
子胥竭忠谏,抉目为夫差。
宰嚭善逢迎,越刃复相加。
守正累则多,从人祸亦奢。
遭逢贵明良,不尔俱泥沙。
我早晨登上吴山,四处眺望,不禁长叹。
我问你为何叹息?这条小道既险又曲折。
范蠡竭尽忠心谏言,最终却被夫差挖去双目。
宰嚭善于迎合,反而加深了越国的刀剑。
坚守正道往往会遭遇诸多困难,跟随他人的祸害也显得奢靡。
若能遇到明智贤良的领导,否则就只能沉沦于泥沙之中。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字士俊,号靖节,元代著名文人、诗人和政治家。他的诗歌常以抒情和历史为主题,风格清晰而深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代末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诗人以吴山为背景,抒发对历史的感慨,反映了个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与困惑。
刘基的《感怀三十一首 其二十九》通过描绘晨登吴山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思索。诗中提到的范蠡和宰嚭分别代表了忠诚与迎合,反映了历史上不同人物在各自立场的悲剧与成败。诗歌开篇的长叹,既是对大自然的感慨,也是对社会现状的无奈。诗人通过历史典故,阐述了守正与迎合之间的矛盾,展示了政治与道德的复杂关系。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范蠡的忠诚和宰嚭的迎合形成鲜明对比,揭示了忠诚未必能换来善待,而迎合却可能带来权势的短暂享受。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有对现实的深刻思考,让人引发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使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例如,“守正累则多”与“从人祸亦奢”的对比,展现了守正与迎合的矛盾。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迎合的深刻反思,揭示了政治权谋中的复杂性,以及在历史洪流中,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子胥”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孙子
B. 范蠡
C. 曹操
诗人登吴山的目的是为了?
A. 观赏风景
B. 感慨历史与现实
C. 寻求安静
诗中“守正累则多”的意思是?
A. 坚持正道会有很多收获
B. 坚持正道会遇到很多困难
C. 坚持正道会得到大家的尊重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